APP下载

茶·茶谜·茶谜故事等

1998-03-31

知识窗 1998年7期
关键词:唐伯虎灯谜字谜

茶·茶谜·茶谜故事

丁艾

茶,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国饮。茶最初是作药用,远古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事,得茶而解之”的记载。继而作为茶食,当作蔬菜。随后才把茶作为生活中的饮料,逐步成为国人的饮茶习惯。而这些习惯一旦与文人的生活结合,茶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其中茶谜和茶谜故事就是这种文化现象之一。

最早的茶谜

我国的茶谜,源远流长。最早的茶谜当数古代谜家撷取唐代诗人张九龄《感遇》一诗中的“草木有本心”之句,所配制的“茶”字谜了。

丰富多彩的茶谜

在我国及日本、韩国等许多地方,都有为老人祝寿赠送茶叶或茶的字画等礼俗。为何以茶作寿礼?一则绝妙的茶谜可说明问题!那“茶”字下部。不是包含“人、八十”么?再加上草字头(指廿头);八十加廿,正巧合为一百,不就是“人寿百岁”,这是最好的生日祝贺!

我国民间流行的口头茶谜就更多了。如:

生在山中,

一色相同,

泡在水里,

有绿有红。

这谜语不用揭底就能猜出是茶叶。还有拟人化的茶谜也颇有意义。

虽是草木中人,

乐为大众献身,

不惜赴汤蹈火,

要振万民精神。

随着茶叶品类及茶器茶具的发展,又萌生许多有趣的茶叶茶具谜。如:“一只无脚鸡,立着永不啼,喝水不吃米,客来把头低”,即茶壶。又如:“山中无老虎”,即名茶“猴魁”;“植树种草多提倡”,即茶名“宜兴绿”;“人间草木知多少”,即“茶几”等等数不胜数,由此可见我国饮茶习俗流传的广泛和普及了。

妙趣横生的茶谜故事

相传,在江南一座古刹里,有个嗜茶成癖的老和尚,他与寺外一家店主是茶友,也是谜迷,二人常在一块品茶猜谜。有天夜里,那老和尚突然茶瘾、谜兴均发,便叫一哑巴小和尚头戴草帽,脚穿木屐,代他去找店主取一件东西。店主见到哑巴小和尚这身打扮,二话未说随即递给他一包茶叶让小和尚拿回去。老和尚一见茶叶,不住点头。原来那小和尚头戴草帽,即是“茶”字的草头;脚穿木屐,意指“茶”字下面的“木”字;中间的小和尚,便指“茶”字中间的“人”字了,合起来不正是个“茶”字么?

还有一个谜语故事。相传,有一次祝枝山去唐伯虎家,一见面唐伯虎便说:“老兄来得正好,我有一四字谜,你猜得出今天我便请客,若猜不出,对不起,别怪老弟今天恕不接待”。说完,便吟出谜面:

言对青山青又青,

两人土上说原因,

三人牵牛缺只角,

草木之中有个人。

祝枝山听后不慌不忙地坐下,敲了敲茶几笑着道:“那就倒茶来吧!”。唐伯虎知道已被猜中,忙叫书童上茶。原来这谜底正是“请坐奉茶”四字。

当我们品茶之余,猜猜这些茶谜,聊聊这些茶谜故事,的确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请注意灯谜中的错别字

陆天伦

闲来无事,翻阅谜刊,发现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灯谜中的错别字实在太多。使人无法理解。当然我说的错别字并不是指印刷或校对不认真所造成的,而纯粹是作者的粗心或无知所造成的,有的隐藏得很深,往往很难发现,这里仅举几例,试作分析。

例一:谈下岗(猜字一)讽

谈射言,本无异议,但下岗的“冈”和“风”,原形虽相似,却无法等同。这显然是作者的失误。

例二:江西吉安(猜字一)沛

江西扣氵,吉安是江西省的一个市名、借代可扣市,但“沛”中的“市”非“市”,“市”为四笔,“市”为五笔,二字根本不同,不可混淆。

例三:村前寨后学雷锋(猜棋手一)林塔

村前寨后扣林,但问题出在雷锋扣塔字上,杭州西湖有雷峰塔(已倒掉),非雷锋,一字之差,不能相扣。

灯谜的特点是“回互其辞”,若谜作者不慎用了错别字,则会使猜者陷入昏迷,因此,消灭灯谜中的错别字是谜界中不可疏忽的事情。

猜你喜欢

唐伯虎灯谜字谜
灯谜乐翻天
灯谜来啦
唐伯虎戏商人
谜语时间
唐伯虎赞画
灯谜猜猜猜
唐伯虎送画
猜灯谜玲珑
纵横字谜
纵横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