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文人的应酬本领

1998-03-18

知识窗 1998年11期
关键词:角儿老酒麻将

吉 平

“一笔好字,两口二簧,三两老酒,四圈麻将”,说的是民国文人应酬的四样本领。

字是文人“门面”,同八股文一样。是封建时代的文人博取功名的敲门砖。常说“字如其人”,通过字能窥其人之气度、胸襟、学养、乃至性格。中国字几乎浓缩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文场上混生活,没有一笔好字,是绝对拿不出手,上不了台面的。所以旧时的文人,字都是写得不错的。道深一些的具有汉魏碑帖之功底;道浅一点的也要临摹一点米南宫、赵孟頫。正因为这字是文人的“脸”,故被列为第一。

二簧——京剧之称谓。当时,京剧不仅人人爱看,而且个个都能哼上两句。作为文人,不懂京剧那简直是一种耻辱。故而文人相聚经常是有拉有唱,来两段二簧,唱一场生旦对儿戏,更有道深者能度两段昆曲。你方唱罢我登场,哈哈一笑,高兴得紧,潇洒得很,当然其中免不了大谈些“角儿”们的轶事,说些自己与演员之间的交往,也是大有兴味的。跟中国的方块字一样,中国的京剧几乎包容了中国的传统美学,因此备受文人们青睐。文人由爱好京剧到粉墨登场以至玩票下海的屡见不鲜。更有一些文人如齐如山、金仲逊、陈墨香、翁偶虹等等,终身为角儿“打本子”,乐此而不疲。

酒,自古以来就与文人结下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以至闹不清是诗借酒力还是酒壮诗胆了。酒与文人的关系就好像是琴弓与琴弦,一碰撞就出声,就有戏!然而得是“三两”老酒!一两二两不行,太少!七两八两也不行,太多!“酒要微熏三杯好,人到老时万事明”,要的就是那似醉非醉,似醒非醒的那种感觉。

待到字也写完了,戏也唱够了,酒也喝得恰到好处了——麻将牌一码,一切的一切都化作“方城之戏”。早先文人打牌不在输赢,而在于游戏之外,感悟过程。在于“上听”之后的期盼,在于“和一手好牌”之后的喜悦,在于“骗上家”“看下家”得手之后的小得意。兴之所至,不禁大谈麻将哲学或日起手十三张牌乃人生之基本定势,吃、碰乃人生之机遇。或日此中有“巫文化”,乃不可知论、神秘哲学等等,总比贩夫走卒的麻将多出许多“文化”意味。

可眼下“一二三四”已过时了,都用电脑写作了,谁还去练毛笔字?京剧还待振兴,谁还敢去玩票?都改XO了,谁还喝老酒?唯有麻将一项,文人们尚能“与民同乐,乐而乐”了。

(责任编辑/林超)

猜你喜欢

角儿老酒麻将
老酒收藏投资六个方法
角儿爷
桃花煮酒
普通老白汾酒一瓶也值一两千
百年前,京剧“粉丝”是如何捧角儿的
百年前,京剧“粉丝”是如何捧角儿的
中国麻将走红国外
登堂入室
听李波谈古董级老酒收藏
“麻将迷”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