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业界的先驱

1997-03-31胡文凯

知识窗 1997年1期
关键词:纱厂张謇实业

胡文凯

张謇,字季直,江苏省海门县长乐镇人,光绪年间(1894年)的状元。他中了状元之后。被授为翰林院修撰。但他看到晚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日益衰弱,到处挨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便产生了“另辟蹊径”的想法。他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创办纱厂。这时的张謇,正处在当企业家和做官二者之间,真正使他彻底弃官从企,走实业救国的路,乃出自一次偶然的事故: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亲信臣仆,仓惶地逃离北京,一路上凄风苦雨,经太原抵达西安。到十二月,清廷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满足了八国联军的苛求,使局面略趋平静,慈禧等才从西安回銮北京。返回北京的当天。正好碰上大雪纷飞,气温下降,平地雪深半尺。当时满朝王公大臣,不论官位多高,也不论年纪多大,都通通跪在雪地里接驾。却苦了那些年纪在五、六十岁以上的老臣,浑身湿淋淋的,冻得发抖。上面下着鹅毛大雪,还不许打伞,一跪两三个小时,有几个身体衰弱的老臣,竟冻病了。这一下。大大刺伤了张謇的自尊心,深感做官太卑贱了。于是他毅然辞官,决心与官场彻底决裂。他立志兴办教育和实业,提倡实业救国。除了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之外。又在崇明、海门等地创办轮船公司、银行等。

1904年。他自费去日本考察。在日本,他亲眼看到中国人被外国人瞧不起,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这使张謇的自尊心又一次受到了严重的刺伤。他没有按预定的日期进行考察。而只按预定的项目考察之后,便提前回国了。回国后,他认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并立即着手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江苏省第一师范,即现在的南通师范)。专门请当时有名的书法家翁同和(也是清代状元,清光绪帝的老师)书写“师范学堂”四个大字。他自己亲自动手,为这所学校撰写了一篇《始建记》,记述学校的创办经历和办学目的。这篇《始建记》被列为入学新生的必修课,让学生了解校史和办学目的。在这所学校,他特别重视体育课。规定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阅兵式体操活动,由学校出资,置办统一的服装。届时,张謇亲自参加阅兵式,并要即席演讲,勉励学生们“要在你们这一代人身上摘掉‘东亚病夫的这顶不光彩的帽子。”以后。他又在南通兴办了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高级纺织技术人才的南通学院,为我国的纺织工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又办起了南通女红传习所,这是我国第一所专为培养女美术人才的学校。该女红传习所的主持人沈寿女士的美术作品——耶稣像,曾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辛亥革命后,1921年,张謇曾出任过南京政府的第一任实业总长。

张謇从1899年在南通建成大生纱厂开始,相继又兴办二厂、三厂。并发展到兴办通海垦牧、大达轮船、复新面粉、资生铁冶等公司,以及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还投资铁路、轮船、电灯厂等多种企业。只要是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有利的事业,他都想干。他不愧是二十世纪补期,我国实业界的先驱。

(责任编辑/杨剑鸣)

猜你喜欢

纱厂张謇实业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称呼见人品
裕湘纱厂:“湖南工业活化石”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董明珠、宗庆后等50位企业家为中国实业代言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翁同龢点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