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礼·酒德·酒令

1997-03-31兰秀子

知识窗 1997年10期
关键词:饮者饮酒礼仪

兰秀子

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对饮酒有很多讲究,诸如饮人、饮地、饮候、饮趣、饮禁、饮阑等等。所谓“饮人”,指的是相饮者必须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朋友、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饮地”即饮酒的场所,必须选择佳境,比如花前、月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处,在这些地方饮酒方可尽兴。至于“饮候”,是说要选择与饮地相和谐的气候,例如清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最富诗情画意。“饮趣”——饮酒时所创造的气氛,可以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围炉等来烘托,目的是提高饮酒的兴致。“饮禁”主要包括苦劝、恶谑、啧秽等,避免饮酒时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饮者必须重视德行和仪表,主人以美酒相待,客人须庄重从容,这是礼仪之邦文明饮酒的好风尚……

中华民族的酒礼、酒德以及酒令等方面有:

“无酒不成礼仪”,酒与礼从来就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古代,特别是西周,对饮酒的礼仪规定得具体而严格,在各方面都有详细要求,如:①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违时即违礼;②严格遵守秩序,即饮酒须遵循先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违序即违礼;③严格掌握饮酒的数量,违量即违礼;④严格服从酒官的统一指挥。对于敬酒、答酒也有严格规定,还有加冕、婚丧、祭奠等各类饮酒都有各类规定细则。当时规定:“能饮者饮之,不能饮者免之,不可强灌,须饮而成欢,不生是非。”因此,常见一些长者,于第一次满桌碰杯示意之后,便劝人说“随意,随意”,既保持了礼仪,也保持了情谊。

但世上总有一些置礼仪而不顾的“二杠头”,敬起酒来,常摆出一副不依不饶的架势,管你男女老少、酒量大少,非把你撂趴下不可!究其心理,除少数恶作剧之外,大多数也是出于一片“情谊”,好像敬酒越多越能表示对人的“诚意”。可见,不懂得“酒以成礼”的规矩,那酒是断然喝不愉快的!

饮酒不仅要讲礼仪,更要有良好的酒德、酒风。西方人大都把酒德与爱国、民族尊严连在一起。比如德国葡萄酒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而名优率竟达93.3%,居世界首位,这恐怕是日尔曼民族办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天性在他们“爱酒爱国”中的体现。从小处看,酒德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及品行。有酒德者,饮酒时遵从酒礼,畅饮却不至极,常饮而不成瘾,热情又不乱序,尽兴却不尽醉,猜拳行令,文雅机敏,不乱语,不贪杯,不赖酒,令人尊重。从医家的角度来说,也极力提倡酒德。战国时名医扁鹊日:“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明代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酒德,更牵涉到文明礼貌,古人吴彬提出饮酒要禁止“华诞、连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谑、喷秽、倦醉”。程洪毅指出饮酒要“警骂座”、“警苛令”、“警趋时”、“警喧谈”,“警煞风景”。基于此,在中华古老的酒礼中,为防止有人不遵酒德,还采取处罚的手段,周代曾专门设置一种叫“萍氏”的官职。督察提醒人们饮酒必须谨慎有所节制。

酒令,是中国古代酒席间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目的在于制造热闹气氛,提高饮酒的兴致。行了千年之久的酒令,按形式可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三类。

雅令,是文人雅士的酒令,按内容又可分为“字词诗令”和“花鱼虫鸟令”。前者要求象形、会意兼而有之,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或遣词造句、或音义通连,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真回环,真是变化万千。趣韵盎然。后者又要有敏捷与智慧,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如唐朝使节出使高丽,宴饮中,高丽一人行令曰:“张良、项羽争一伞,良曰‘凉(良)伞,羽日‘雨(伞)。”唐使者应声对曰:“许由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这则酒令,巧用谐音,名对名,物对物,甚妙。雅令中还有更为古雅和妙趣横生者。清嘉庆年间一则“四书令”颇有特色,要求从“四书”中选用两个句子,上句末字和下句首字合成一个药名,否则便要罚酒,其佳构有:道不远人,参也鲁(人参);诸侯之宝三,七里之郭(三七);武仲以防,风乎舞云(防风);不知为不知,母命之(知母)等。

以诗文“智力竞赛”为内容的雅令,虽然情趣典雅,然而因为“曲高和寡”一般人做不来,流传不广,难以推开,所以另一种“通令”,便应运而生,它不必劳神,大众均可为之,但“骰子令”、“划拳令”之类两军对垒似乎又“火药味”太浓,而“击鼓传花”,则是通令中较为雅致的形式了。“击鼓传花”行令时需一架鼓,一枝花,令官持花在手,击鼓者一人背对酒席或藏身屏风后,令官发令击鼓,花枝便在席间传递,鼓声或疾或徐,可长可短,为防止快速“处理”、“交割”不清,可要求左手接花从胸后递给右手,再传到下一位的左手中。鼓声止,花枝在谁手中就罚谁饮酒(或罚唱曲、说笑话等节目)。除了击鼓传“花”,还可以传“彩球”或“铜钱”等。

至于筹令,为雅俗共赏的酒令。筹子用竹片或木片制成,上刻饮法。典型的如“觥筹交错令”,其法是制筹48支,半数漆红,半数漆绿。红筹上分写诸如“酌年长者一杯”、“酌先到者一杯”、“自酌者一杯”等。令官举向客,先掣红筹,如上写“酌主人一杯”,即请主人掣绿筹,看筹刻如何写法,绿筹上则有“左分饮”、“饮一杯”等。如果你是善饮者,倘掣得“免饮”或“对座代饮”,那只好千瞪眼,反倒是很滑稽的,至于筹子上写“肥者饮”,则令人发噱了。

雅令、通令和筹令,可分别进行,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考之历史,酒令实无定制,当筵者往往可依据座中情况加以变通发挥。酒令制得巧,自然宴乐无穷,妙趣环生……

(责任编辑/杨剑鸣)

猜你喜欢

饮者饮酒礼仪
远方
乐饮
月下独酌
算命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筷子礼仪
与猫狗共饮酒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