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办好四平职业大学的几点思考

1997-03-18周立鑫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4期
关键词:四平职教办学

周立鑫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吉林省大部分地区经济的主体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长期以来无固定毕业生来源,而且来了也难留得住。因此,四平职业大学应紧紧为地方服务,瞄准生产一线的技术指挥层和服务行业的中级管理层。培养省内急需而且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这样,四平职业大学在省内就能充分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因而就能不断发展壮大自身。

加快四平职业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于大力提高四平职业大学总体办学水平,这就是在规模、效益、条件、质量8个字上做足文章,做好文章,也就是一要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二要提高办学效益,三要改善办学条件,四要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把四平职业大学办成“规范加特色”的学校,真正培养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为此,四平职业大学必须转换一个功能——由单一的业前职教向业后职教转换;转变一个观念——由依靠政府向社会化办职教转变;转变一个方位——由教育实践向教育科研转变。

思考之一:成立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经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层次;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它职业性培训,这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要充分发挥四平职业大学的两个办学功能。

四平职业大学培养的对象主要应是职高毕业生、中专和中技校毕业生,以及尚无办学能力的中小企业小批和零散的在岗人员,经过面授,在“九五”和下个世纪初把这些人提高到大专水平。

在招生录取方面,业后教育应当有更大的灵活性。一是建立一种职业教育特点鲜明的宽进严出的教育考试制度,采取削弱“自学”、转化为正规面授的助学形式。以职业教育为基本内容设置专业和考试课程,规范教育模式,同时积极调动行业部门参与联办,与自考和职业资格考试接轨。二是高中后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非学历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应该在强化持证上岗前提下,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范围,建立相配套的社会化考试制度。招收高考落榜生,进行正规化高等职业教育,实行短学制(1~2年),毕业后取得高等职业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持证就业上岗。在招生上应采取招生时间、招生区域、招生对象、招生方式四放开,以充分满足当地学习要求。

四平市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应办成全市乡镇企业干部培训基地;办成全市中小企业厂矿干部培训基地;办成全市重点技改项目高中级人员培训基地。真正把四平职业大学办成企业的人才库。

思考之二:成立四平职业大学董事会,实现办学体制的改革。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职业教育要求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举办高等职业学校首先是要有明确的办学方针和方向,切实加强师资、实验设备和生产实习场所的建设。改善四平职业大学的办学条件完全依靠各级政府包下来是不可能的。也是办不到的。要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以四平职业大学为中心的社会办学网络,要充分挖掘师资、设施的社会潜力,才能投资少、效益高。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和直接受益者,因此应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成立董事会既要解决高职办学的管理体制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真正确立依靠社会力量办好四平职业大学的立体地位问题,这是大社会办大教育的重要内容。董事单位应提供实习场所和实验条件,提供优秀的兼职教师。办好四平职业大学要走适合国情、省情、市情,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各系各专业在董事会领导下建立与社会相关行业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机制,产学结合,发展相关产业。校内试行“双元制”的办学模式,即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思考之三: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体系,成立四平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是实践不足,另一方面是理论不足。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就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生产力。“职业教育要发展,职教科研必先行”。

四平市高等职教研究中心.应承担全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任务,并逐步完善校内外研究网络,建立机构,充实人员,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政策和教学的研究。认真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

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对职业的研究,许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突出成就。为了创造新的课程开发,组织在某一职业长期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从业人员来开发课程,这是值得借鉴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各种职业特点和它对就业者的要求,要从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分析人手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

我们曾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概括为“管理体制的地方性,办学机制的社会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学制和招生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双师性”,研究中心就此应做全面深入研究。

为了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了解企业对办学的需求,研究中心应设专人与企业联系,掌握信息,了解企业动态,以至考查、洽谈。

在研究中心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各专业(系)的职教研究会,吸收行业、企业专业和管理人员参加,每年活动一二次(年会),这也是改变教学脱离实践和学校脱离社会的好途径。总之,提出每个专业(系)的周围都要紧紧凝聚一批行业企业的目标。

要认真抓好,积极推进三项改革。

1.办学体制改革。要依靠社会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现体制转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积极推进教学领域的改革。教学领域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设备和教学模式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我们的毕业生有广泛的市场适应能力、开创能力以及就业转换能力。这同过去传统职业教育仅限于单项就业、偏重一技之长的培养目标产生了新的矛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使我们的学生对将来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要对这些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进行认真研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研究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等问题。在教学模式上要多样化,要办活.不走传统大学模式,教学领域要加大选修课,认真解决教学工艺的现代化。四平职业大学能否办出特色,关键在教学领域的改革能否成功。

3.招生制度的改革。对于操作技能性比较强的专业。可试点招收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

要切实把握三项基本建设。一是实验、实

习基地.设施设备建设。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需要对教师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的培训,使他们知道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方面、技能方面的培训,实行专业课教师“双师制”;还要解决师资来源问题。队伍构造上要专兼结合。专任教师不宜过多,四平职业大学需要时常调整专业.应以兼职教师为主。三是教材建设。专业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虽然国家教委统一编写,但有时间差问题,也有地方性问题,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全国划一。教材建设应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与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教材更新需要加快速度。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文革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项建设基本是以行业为主发展的.高等教育中部委院校成为主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的下放、部委职能的转变、区域经济的日益发展,地方政府的功能正日益加强。当前最主要的是大力促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高等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当前需要立刻着手解决的问题是:(1)制定我省各级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标准;(2)安排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并保证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步增长;(3)对决定开征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保证专项或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高等职业教育。

今年,辽宁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决定:今后省财政每年拨30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普九”验收已达标的县(区),对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各级金融部门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贷款,支持职业学校发展校办产业和实习基地建设;职业学校通过办学,兴办校产的创收主要用于自身发展,上级部门不能平调或抵押教育经费。这些宽松政策也完全适合于我省实际。作为我省职业教育骨干的龙头学校——四平职业大学,省市政府应保证重点投入,没有优先投入,就没有优先发展。

按照《职业教育法》规定的“三改一补”精神,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建议省市政府积极调整办学校点和主干专业设备的布局,采取逐步调整过渡的办法进一步将职业教育创办初期形成的广铺校点,广种薄收。粗放式、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办学转到有较大规模、较高质量、较好效益、相对集中的集团化办学道路上来。

职教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改变职教基础落后的局而,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有科于未来的激烈竞争,有利于与政府经济计划相适应,促进本地区的经济腾飞。职业教育的集团化、产业化是职教事业紧按时代脉搏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开拓办学路子的一项正确选择。

作者系四平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四平136001)

责任编辑:黎立

猜你喜欢

四平职教办学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冬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