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绳赋诗评闯王

1996-12-31李城外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6年8期
关键词:赋诗郭老李自成

李城外

1996年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一行来到国家级名胜风景区九宫山,前往闯王陵参观,11时许,来到目的地。胡老与威宁地委书记万维东一道,漫步走到“闯王陵”前左侧的石碑前,仔细阅读起碑文。上面刻着郭沫若先生五十年代中两次关于李自成死难地点问题的说明。随后评论道:“郭老把李自成的失败归咎于丞相牛金星被胜利所陶醉,恐不够全面。李自成没有根据地意识,是典型的流寇思想,把粮食吃光就走,结果退出京城后,部队越跑越少。他的最终失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诸多综合因素所致。”

稍事小憩,胡老逐级登上“闯王陵”的石阶,停留在李自成墓前,默默凭吊了叱咤风云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当他信步走到茅盾题字的陈列馆前时,站立良久,默念大门两旁姚雪垠所作对联,感慨道:“‘何曾怕死遁空门,这话问得好。李自成出家说,不合乎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假设他真的当了和尚,他也会卧薪尝胆,伺机东山再起,决不至于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

最后,胡老在题写了“李自成碑廊”之后,又赋诗一首:“唤起农奴百万村,黄巢遗恨又重温,方传捷报收京阙,已化九宫山上魂”。泼墨挥毫至此,他又解释说,仅仅“咏史”,似乎意犹未尽,还得写一首与现实有关的,于是续道:“九宫山色郁苍苍,常伴英灵阅海桑,今日乡情堪告慰,年丰人寿好时光。”

(金玉摘自《湖北日报》)

猜你喜欢

赋诗郭老李自成
又遇二月二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初雪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春秋时期女性赋诗、引诗析论
醉菊
从心理传记学角度研究李自成人格的初步构想
“能吏”的“魄力”
忆郭启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