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养生观

1995-12-30张惠言

祝您健康 1995年4期
关键词:养生学医学知识作法

张惠言

我是母亲在48岁时才生下的。父母因缺少文化,不知培养我的卫生习惯;在县城读初中时,又由于事务主任贪污。伙食极差,以致从小就是一株“三类苗”。青年时期,又总恃年轻力壮,成天沉湎于学习和工作。因而病魔乘虚而入。中年时就从头到脚都是病,方有后悔晚矣的感慨。“亡羊”之后,才想起“补牢”。积20余载的经验。窃以为。一切从自己实际出发去追求长寿是养生要旨,具体有以下三点。

一、从自己实际出发,多学医学常识

我长期订阅了《祝您健康》、《卫生与生活》、《老同志之友》、《益寿文摘》等报刊,在通读的基础上,凡与自己所患疾病及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在精读后,分类摘录在专用笔记本上。我认为老人的延年益寿,是在自我认识后,不断地战胜自我的必然结果;掌握的医学知识越多。其自我保健的能力就越强。还能在众多的养生信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养生方法;同时,人到老年,往往对生老病死最敏感。掌握一定医学知识。不仅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恐病心理,而且使自己能正确地、认真地对待自己病患,这于健康长寿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二、从自己实际出发。对纷繁的养生术来一番思索过滤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报刊登载的养生术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仅介绍的同一健身法的要求各不相同,而且还不乏大相径庭的论断和作法。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似“公婆”之争,似“仁智”相见,常使人陷入困惑,无所适从。我认为,对这些信息、论断、作法,应该用脑子来一番思索过滤,结合自己实际,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决定取舍。这是因为:(1)相同的病症,由于各人的健康状况不同、病因各异,会有因人而异的结果;(2)养生学、医学的研究有其时间性、局限性和片面性;(3)社会上流行的诸多养生术和医学保健知识,一般是从养生学、医学文献或研究成果中摘录或派生出来的:(4)一些养生术、保健生活方式,有的尚未能自圆其说,有的还有待实践检验。

三、从自己实际出发。制定锻炼方案并持之以恒

我患有耳鸣、肺气肿、迁延型肝炎、痔疮、滑膜炎等瘤疾,对此,我既反对“少动才是长寿之道”的说法,又反对“多而杂”的锻炼方法,按自己体质和治病需要。将诸家介绍的方法进行筛选,加以拼凑,自编了一套自认为适合的锻炼法。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无论在家或外出,坚持早晚各炼一遍,现在看来还颇有效。

现在我虽年方67岁就显得有些龙钟老态。但精神尚佳,10多年来,除因滑膜炎和痔疮发作各住了两次医院外。还没因病而卧床过一天。以我这百病缠身之躯,闻过80大关似有把握。

总之,我认为身逢盛世,追求长寿是万万放弃不得的。但长寿无定法,不必企求有一种确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一揽之策。纵观寿星们的养生之道。各有千秋,要紧的是,善于从自己实际出发。择其善者而从之。

猜你喜欢

养生学医学知识作法
古诗中的养生学
西夏文《菩提心及常作法事》研究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环境下《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探讨分析
国外智库影响公共决策的四个作法
卫校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实践
第四调和线的新作法及其推广应用
曲黎敏:爱情和婚姻里的“养生学”
苏联正确指导战时经济的一些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