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走”越亮堂

1995-12-30

祝您健康 1995年2期
关键词:指缝间残疾残疾人

连 俊

原先在学校的操场上总能看到我矫健的身影,因为我是个体育活动积极分子,现在却只能终日关在斗室里。坐在椅子上。犹如“监外执行的囚犯”一样。原先我身怀“绝技”,车钳鲍铣磨样样拿得起,现在却手无缚鸡之力,连支笔也握不住。我高位截瘫了,下乡劳动锻炼时,不慎落崖受伤,一块冻土戳伤了我的中枢神经。亲人们为我哭泣,同学们为我惋惜。“今后怎么办?”这个问题困挠着一切关心我的人。“学习写作吧!”有人开始为我出主意,因为像奥斯特洛夫斯基、吴运铎这样的残疾作家给人的影响太深了,使人认为,残疾人与文学似乎有某些不解之缘。亲人们说:国家花财力,医生花精力,我们花努力把你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难道是为了听你成天长吁短叹的吗?不是说人残志不残吗,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因为你毕竟不是作家,而是“坐”家。话说到这个份上,我还能说什么呢?那就写吧。别的人写作不成还能作新的选择,而我却别无他择,“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接我原来的语文水平,看书、读报、写信还可以应付,叫我撰文投稿。实在是勉为其难,羞愤于自己功底的浅薄,我决定多读些书,以勤补拙。好在我有充足的时间,只要身体吃得消,可以一直看下去。什么古今中外,诸子百家的书籍全上案头,直读得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心中认定一个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自以为到了无师自通的地步了,我开始伏案而写。苦是很苦的,坐在用铁管子焊起来的架子里,面前搁一块板权作书桌。由于没有握力,每次写,笔还要用布条绑在指缝间,让笔与臂共舞。初绑时,不几天指缝间就皮开肉绽,一张稿纸犹如血书一样,卷面凌乱,字体歪斜,笔迹作蚯蚓状。高位截瘫病人,有个双腿痉挛的毛病,写三五分钟,得双手撑着铁管站一会儿,让腿曲伸一下,毛估估写一篇文章得中断几十次。苦苦写出来的东西,一篇一篇寄出去,又一篇一篇退回来,或者干脆有去无回,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退稿收藏家”。在横遭无数次退稿以后,我的大将风度丢失殆尽,开始流泪,撕纸,扔笔;开始抱怨编辑缺乏“慧眼”。

“抱怨没有用,委屈也没有用。编辑部不相信眼泪。”一位不吝赐教的老编辑对我说,“命运不同,生活阈历不同,你的写作方向也理应与众不同,为了弥补你自身缺陷所带来的生活天地的狭小,你应该重视自己内心世界的发掘,但要超越自己。”

“独树一帜”,我脑子里老是在想这四个字。我的“独”在哪里呢?一天,我伸手一看鸡爪般的手,低头一瞅病残的躯体,遽然一声惊叫:这不就是我的“独”吗?中途致残!大凡一个健全的人,在人生的中途突然致残。对生活的急剧交化缺乏思想准备。心理上接受不了这一残酷的现实,往往会易怒、怨恨,进而抑郁、轻生。我是怎样理解残疾,对待残疾,在心理上克服残疾,接受残疾的事实,逐步树立重新站起来的决心的呢?我应该把它写出来,借以鼓励伤残人树立信心,转变对残疾价值观的认识,做到身残志不残。

选准了课题,就像医生号准了脉搏一样,我很快进入了写作角色。我努力回忆自己受伤后的全过程:刚受伤时,我并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认为这只不过是一般的骨折,伤筋断骨一百天。殊不知,等待我的却是“无期徒刑”。临床医生跟我说:按目前的医疗水平,别说在我国,即使在全球,外伤性截瘫亦属不治之症。顿时,我如雷轰顶,万念俱灰,怎么也想不到黄土高原上这一跤,会把我跌到残疾之列去,跌成“二等公民”。于是我开始抱怨命运对我不公正,后悔雄赳赳、气昂昂奔赴大西北,怪罪人类只研究原子弹、核武器,而不攻克医学上的顽症;躺在病床上咬牙、发怒、骂人,进而积藏安眠药,寻死寻活,闹得整个病房不可开交。这是受伤后的否认期、混乱期,以后,慢慢进入努力期、恢复期。

往事的回忆,搅动了我库存的感情,苦涩的泪水,沾湿了我胸前的衣襟,久抑的感情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在方格纸上纵横驰骋。此时,我才思敏捷,写作流畅,耳边只听到时钟的嗒嗒声和笔尖的沙沙声。简直忘记了自己是个寸步难行的病人。原来,写作也有带劲的时候,它可以使人达到入神忘我的境地。一篇《共同走出人生的低谷》的习作,从笔端深情流出。

望着那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仿宋字,真不敢相信,那些铅字是我的手稿变的。文章的发表,对一个残疾人来说,不仅是愉悦,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回归社会的自豪感。大凡残疾人都有一种自卑感,尤其是中途致残的人,更有一种失落感和被社会遗忘的感觉。从“失落”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在“寻找回来的世界”,现在在报刊上寻到一席之地,岂不欣慰?当然,我知道。限于我的水平,可能一辈子也出不了什么惊世之作,但我不后悔,因为我曾经努力过,奋斗过,在荒芜的土地上劳作过。贝多芬说过:“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这是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我最终所追求的不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吗?

猜你喜欢

指缝间残疾残疾人
自己的生日
你看不见的远方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