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一试:高考不再以一次定终身

1995-08-22杨晓升

中国青年 1995年9期
关键词:四中考试大学

杨晓升

九月,是凉爽的季节。此刻,冲出高考重围的大学新生一定正在洁净的校园里深深地舒着气,而名落孙山的失意青年也许仍久久地笼罩在对前程的失望之中……

如果说人生真是一场赌博,那么一次性高考便是人生的最大赌场

按说,风华年少的孙燕征是幸运的,因为他生长在首都北京,而且上的是条件不错的北京师大二附中,学习成绩在高三年级名列前茅。

然而,孙燕征却又极不幸运。1995年7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他刚刚来到实验中学的考场就突发眩晕、心律加快、血压骤降。他被送进了实验中学医务室,值班大夫对他进行了紧急处置,但情况未见好转。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实验中学副校长张锦斋立即与西城区高招办联系,得到的答复是:应尽快处理,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前入场,将失去考试资格。学校立即与二龙路医院取得了联系,该院大夫立即赶到学校。

经过紧急处置,小孙血压基本正常。他与父亲向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坚决要求参加考试。小孙被父亲抱进了考场。学校临时决定将孙燕征的考桌放在门口。孙燕征咬紧牙关开始答题,梁江华大夫搬了把椅子坐在了教室门口,一直注视着孙燕征……

就在孙燕征眩晕之前,北京的不少考点已为考生作了充分准备:药品、氧气袋、担架和绿豆汤。针对近日气温较高的情况,不少学校还临时卸掉了教室的所有窗户以保持通风,必要时还将在楼道洒水,用电风扇为教室送风。

紧张,实在是太紧张了!看看考场外那数不清的焦躁不安的考生家长,你不难想像,这种紧张实在不亚于出征战火纷飞的战场。

一位考生说:“怎能不紧张!上了12年学,不就为了这几天吗?”

一位比考生显得更紧张的家长说:“我今天送孩子来考试,不为别的,只是为送别她12年来的中小学生涯,12年了,我已送了12年!”话未说完,这位父亲已是泪水涟涟……

在同一个国度的湖南,高考来临之际,一场更大的担心正日益折磨着考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灵:6月中旬以来,湖南全省连降暴雨和大暴雨,80个县市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近6000所学校受灾,全毁学校173所,死亡师生近50人,有近20个高考考点被水淹没,湘西、张家界、常德、益阳等4个地市的试卷不能按时起运,随时都将危及近50个考点全国性统考的按时进行。省政府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把抗灾保高考纳入当地抗洪救灾的总体部署,最终动用军用飞机和快艇运送试卷,总算将人们高悬的心放了下来……

即便如此,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每逢高考来临,全国各地因身体原因或意外事故耽误或错过高考,造成成绩损失乃至前途挫折的考生仍屡见不鲜。今年高考第一天,上午9时15分,北京四中考点720名考生中,便有一位考生迟迟不见身影,而按规定,超过此时间的考生是不能进入考场的。显而易见,这位不知何故迟到的考生,青春之旅无疑已横出第一道本不应出现的沟壑……

既然高考的独木桥每年只能通行一次,那么,为上大学,千军万马势必争先恐后互相拥挤你践我踏……

关于每年3天的全国范围一次性高考统考,迄今为止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已显而易见。在短短几天的采访中,有关人士对此议论纷纷,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考、考、考,学校的一切

都围绕高考的指挥棒

转,一切都乱了套,我们

普通中学还怎么生存?

李德润(北京安贞里中学校长):

现行高考制度必须改革,不能以一次性考试定终身!因为一次性考试只能考知识,而德育等方面不能体现。为了那“一次性”定终身,教师、学生的负担都加重了,大家都身不由己地去片面追求升学率。

高考究竟该怎么考?值得探讨。但学校分重点和非重点,分的结果是让普通中学越来越难以办下去。普通中学的生源本来就差,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学生几乎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学习没有自信心和积极性。但不管如何,学校还不能垮,教师还必须咬紧牙关带领学生参与高考竞争,但这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不公平竞争,因为大家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现在全社会都在叫嚷减轻学生负担,可不解开“应试教育”这个死结,学生的负担怎么能减轻下来?比如:一方面学校必须按国家教委的教学大纲教学,另一方面又得应付高考,你不增加课时能行吗?实行双休日之后,这方面的矛盾就显得更为突出。而增加课时,教师的补课费从何而来?上面不能出,学校又不能乱收费,只能靠校长跑,靠盖房出租等多种经营(即便如此也难以让教师的收入随时跟上物价的涨幅),反正是累得我这当校长的苦不堪言。可重点中学就不一样了,它可以招高价生,尽管上面说今年不许收高价生,但实际上更甚。据我所知,一些重点中学的高价生收费每人都得四五万元!这样下去,势必造成恶性循环:重点中学越来越好,普通中学越来越糟。上面要质量,教师要发钱,学校生源又差,叫我这当校长的该怎么办?我干了几十年,反正是越干越没劲了!

一张考卷看似公平,实则

没有针对性,分不出学生

的不同层次,而且考卷中

的同一考题的打分同样隐

藏着另一种不公平……

赵康(北京四中教师):

学校教育,说到底,素质教育特别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学生有一点应试能力还是应该的,但应试教育实际上极易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死记硬背,不能融会贯通。比方,学生拿到一道题时,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调动记忆,想着这道题是否做过,而非调动早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思维去寻找解题的多种途径。

高考时,一张考卷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很困难,也难以让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招生时有针对性、各得其所地招收到自己理想的学生。

王大绩(北京十中语文教师):

一张考卷面前,看似人人公平,实则隐藏着不公。

以作文为例,我参加了多年判卷,理论上判作文卷时要求精确,可实际上办不到!今年我们共有36人负责判26000多篇作文,而且必须在四五天之内判完,平均每分钟得判一篇包括四项单项分数、计算、登记、签名,根本不可能精确。况且不同的人判卷时掌握的标准也不可能统一,复查时我发现同一水平的作文判分相差最大达15分!但因为要赶时间,不致影响录取,判完卷一般都来不及搞平衡。1993年我也参加高考判卷,那时还是按自然班编考号的,不像现在这样打乱了再编号,分析试卷时我发现分数的差距非常大,其中有一个班女生的作文大都在50分以上,同一个班男生作文却没一人达到50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差距有那么邪乎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按考号被截断在两个考场,而不同的老师判卷的标准掌握得不一样!可谁都知道,一分之差都决定着每一位考生的命运去向啊!

在我看来,作文应该作为资格考试,作文不及格不能参加高考,都高中毕业了,作文都不过关怎么能算毕业?作文过关了,高考时可以只考基础知识,这样打起分来也比较准确公平。

一张试卷、一次性考试难以考出考生的真正才能,可高校招生该如何科学地选拔出有才能的学生呢?

张勤梅(考生家长):

我儿子赵宇上初中时就获全国摄影奖,无线电发明获北京市二等奖,他发明的“变温盘”也获市二等奖并已获国家专利,家里还制作了不少电动小狗小猫什么的,反正他自小就喜欢捣鼓些东西。

初中升高中时,儿子报考的是北京四中。若按分数录取,儿子是上不了四中的。但我希望他能上四中,于是拿着儿子的奖状要去找四中的招生老师,没想儿子拦我,说甭去了,费那劲干嘛,宁可搞发明也不去上重点。可我不甘心,还是去找四中,结果四中特地降了30分,破例录取了我的儿子。时至今日,我们母子俩对四中依然感激不已。

上四中时,儿子的入学成绩排在最末。大概是四中的学习环境所迫,儿子开始意识到应该掌握基础知识了,所以放弃发明及摄影爱好埋头读书,成绩也开始上升。高二时,他的成绩已排班里的40几名,到了今年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他又升至20几名。

可高考时,他又患了老毛病:作文做跑题了,整个语文都没考好。尽管别的科目考得还算可以,但由于语文拖后腿,总分恐怕不可能高了。儿子报考的是清华,他极希望上清华,那样他今后将如鱼得水可搞他的发明创造。我又拿着儿子的发明获奖证书去找清华,人家回答说你来晚了,特长学生至少要提前两个月报上来,再说,你儿子的那些发明都是上初中时搞的,间隔时间太长了,要拿也得拿近两年的呀!

我只得懊丧而归。上高中之后,儿子压根儿就没搞过什么发明呵,他把精力都投放到功课上去了!眼下儿子的考试分数还不得而知,我真担心上不了清华、上不了理想专业了。真要那样,对他的打击是太大了,儿子以后还能以最佳状态搞发明吗?我这作母亲的,真是焦急、揪心哪!

既然每年只通行一次的高考独木桥已让人怨声载道,那么,能否将独木桥改建成立交桥以疏散交通减轻压力?让我们试一试……

“我主张高考时各校自行出题招生,或分片、分类考试都行,只可惜眼下我们国家恐怕还没有这个能力,再说真要这样放开,走后门入学的不正之风能顶得住吗?”北京十中的王大绩老师如是说。

北京四中的赵康老师也认为:高考可分两个层次,如重点与非重点,或不同类型的专业分开考试。如按重点学校、重点专业有针对性地出卷,你要招什么学生,可以用试卷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难度区分出来,有创造性的考题自然能考出有创造性的学生。

北京四中的闻熹老师则主张:能否让高考与学校脱钩?让学校全身心搞学生的素质教育直到学生毕业为止,而高考的组织工作放到街道或社会的其他机构,这样学校的压力就能减轻下来。

闻老师的另一个透露倒让人觉得新鲜,他说,经国家教委批准,眼下全国有5所中学正在搞试点,即申请并试行免予参加高考,实行学科的设置改革,即按年级设学分制,学生用3年时间进行竞争,然后按一定比例(比如按50%)择优免试升上大学。这样既可减轻学生、学校及家长的压力,又能将素质教育与升学结合起来。据透露,北京四中是全国5所行将试点的中学之一。应该说,这不失为一种办法,但同样的担心是:如果这办法在全国推行,不正之风又将乘虚而入,你将如何应对?

谈及现行这每年一次的“一锤子买卖”的高考制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康健感慨良多。他说:“‘文革之后我国的教育改革步子是那样的缓慢,以致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不协调!”

谈到现行高考制度的改革,康健说:“现行高考制度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难以考出学生除知识以外的其他才能。比方说,有的学生平时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都很强,但卷面成绩考得不好,便失去了升学机会,这是很可惜的!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正在作试验,对学生搞综合素质的评价,如组织高中学生搞科研,请大学教师给予指导,以及时发现学生的能力;在北京的十一小学也开展综合活动课以培养、考察学生。”

康健还介绍:在美国,高中学生靠平时的学习成绩,可分开报考各种学校,升学的机会很多。更重要的是美国社会有中立的考试机构,这种机构既脱离中学也游离于大学之外,它的职能是负责组织大学的升学考试,学生中学毕业后可到社会的这种中立机构去报名考试,而且可以有多轮考试机会,他们面对的绝不会是“一锤子买卖”,这种做法很显然减轻了学校和学生的压力,也可以百分之百地将优良学生选拔到各类高校中去。

康健进而说:“我国的统考制度还是可以改革或改善的!”

那么,国家权威机构对此又持何种看法呢?笔者最后将探询的目光投向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

接待采访的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一开始便开门见山慷慨陈辞:“我认为‘一次考试定终身,‘一次的提法不够准确,干什么总得有个最后拍板吧?就像你们杂志的终审一样。”

据杨主任介绍:从唐朝的科举考试开始我国便有了统考制度,统考制度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种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它对全国范围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传播统一的儒家文化以及整个国家的统一都有好处。所以,意识形态的统一决定了统一的考试制度。新中国建立后,从1952年开始,我国的高考一直是沿用统考制度的,除“文革”期间大学停止招生外,只有1958年和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试行过由各省自行命题招生。统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把各学校的教学统一起来,以减轻学校由于盲目教学所增加的负担。如果放手让各校自行出卷招生,自然会出现试题过难或过易现象,招生时也就没有统一标准。

不过,杨学为主任也承认统考带来的毛病:其一,大学之间是分层次的,各校、各专业之间的差别大,统考的学生难以满足各校各专业的招生要求;其二,中学按重点与非重点一共分了4类,学生都考一张考卷让一些学生无所适从,不能照顾到各层次的考生。他进而透露:高考该如何照顾到各校各专业不同层次的需求,如何针对性地考核不同程度的学生,国家教委的有关机构眼下正在着手研究。但杨主任同时也着重强调:全国性高考的统考是要保持的,这是一个大前提,在此前提下方能谈及如何在以后的统考中体现不同层次的大学与中学、专业与学生的不同个性,总之,国家教委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之中。

问及为什么不考虑打破一次性统考的格局,而让不同类型或不同地区的学校单独或分别命题招生?杨学为主任当即予以否定:“要这样的话,各高校的压力更大,因为需要更多的财力物力。而考生的压力就更大了,比方说,一个考生考北大要上北京、考中大又得去广州,没准他一个月要投考十几次,这一来不是压力更大吗?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财力!”

看来,尽管高考的一次性统考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尽管要求改革一次性统考制度的呼声眼下不算低沉,但目前要彻底改革似乎还不太可能。那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特别是我们青春年少的考生,眼下还得安下心来,沿着现行高考制度的轨道继续前行。但我们又相信,旧轨道的前行不可能禁锢开放时代的思维,我们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以及每一位关心中国教育的人,都会思考中国教育的前程。对于打破现行一次性高考之后能否找到更科学的考试办法、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利与弊——亲爱的读者,您思考过吗?您有何高见呢?

附:一些国家高考招生制度

美国美国高校目前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招生制度,录取方法由各大学自己制定。但实际上各校基本上是按两种招生制度进行的。一种是综合招生制度,这种制度根据高校入学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其他条件,如组织能力、演讲能力来录取学生;还有一种是完全开放性的招生制度,美国绝大多数社区学院采取这种制度,这项制度规定所有申请入学的持有高中毕业证书的人(不受年龄限制)都可入校学习,即使有入学考试,成绩也仅作参考。

日本日本的国立和公立大学两次考试,第一次是全国统考,第二次是各高校对达到了本校预选分数线的同学再进行一次考试,然后择优录取。私立大学则不参加全国统考而坚持单独命题一次性考试。有的大学也接纳少量保送生。

法国法国的高考学校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类型。前者指由国民教育部领导的各地方学区管理的综合性大学。凡高中毕业会考通过并获业士文凭(相当于毕业证书)者,均可注册入学,接受基础教育后再确定具体专业方向。同综合大学相对的是由国民教育部以外的政府部门或各行业的私立学校。学生须经严格选拔后方可进入大学预科班学习一至两年,再经考试才能被录取,这种方式培养目标明确,学生毕业后求职有保障。

新加坡新加坡的高校招生是在兼顾申请人的志愿和招生限额的条件下择优录取。申请人必须具备政府规定的起码的文化水准(以毕业考试的成绩为依据)。每年的初级学院应届毕业生(相当于我国的高中毕业生)都要参加一次统一的毕业考试。考试的主要科目全部及格才可以申请上大学或申请去技术学校读书。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新加坡只有两所大学,因而考生竞争也较为激烈。

猜你喜欢

四中考试大学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江西省瑞金四中举行“微爱包裹”捐赠仪式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