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与心灵拯救

1995-07-15

读书 1995年4期
关键词:韩少功心想进程

淋 漓

一九九五年第一期《读书》韩少功《心想》一文,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现代化与心灵拯救。

唯工业,唯技术,唯物质的工业文明与其说使人类失掉了个性的灵魂,人文的文化,真实的自然,不如说人类驾驭现代化进程措施不力,自甘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和牺牲品。难道人类从走出蒙昧以来所苦苦追求的自由和解放到头来只是自我蒙蔽,作茧自缚?难道世俗文化既解放了人性也扼杀了人性?难道文明会消灭文明本身,创造就等于消灭,如同说人之生长亦并非不可说人更接近了死亡?我们也许不得不接受灭顶之灾,如果我们仍不能争取主动,现代化的手段将摧毁人类惨淡经营的地球村,扼杀那伸向太空的脆弱的触角。

人类的主动是精神的主动,通过心灵拯救来洗刷文明的污渍。韩少功认为,“想法”是“活法”的同义语,用新的伦理观念,价值体系,道德架构来适应和规矩现代化进程,以使物质与精神达到内在的统一,这不是“唯意志论”,更不是“内圣外王”的翻版,而是包容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古以来的“心有所想,物有所给”的永恒愿望。物质压抑精神背离了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人类“活着,活得更好”的本意,是貌似进步而实则破坏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所采取的现代化方式本身。

可以想见,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国家里实现这种心灵拯救需要激发多少在不知不觉中冬眠和麻木的民众,需要多少志士仁人的孜孜的导引。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仍然可以称为初级现代化,而在人文精神上却已滋生起高级现代化国家的众多流弊。这似乎是历史的一种无奈和必然。然而,我们并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现代化运动和心灵拯救运动在有强烈爱国心的人们推动导引下同时进行,红与黑,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冲突上演着一出历史活剧,它的观众——十二亿国民难道没有感到厚重的压抑感,责任与使命?现代化的艰难与挑战是一个历史的进程,中国儒家文化也许将有助于这一进程的实现。

心灵拯救或许还将有着无法预见的远景,那却是属于后人的责任,面对现实,诚挚可亲而身体力行的先进的人们先踏踏实实地“用心血和心魄,用一生中全部怦然动心的回忆和向往”来“心想”。思想着,我们便活着。

“心想”事成。

猜你喜欢

韩少功心想进程
《探索与回望——论韩少功的“后知青”写作》文献研究综述
Dalvik虚拟机进程模型研究
请客
查酒驾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监控系统
韩少功乡土叙事与命名
后悔
中外民主法制进程专题复习
韩少功:“挑着粪桶”写作的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