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苦难

1995-03-31

清明 1995年4期
关键词:旧梦爷爷生活

林 刚

我有个怪习性,每逢灯红酒绿、富丽堂皇的场面,我的心时常会闷得发慌,这时候,那些过去生活中熟悉的不幸的人或事便会在眼前浮现出来……

我断定,这与我生活中某段插曲及自己的个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此,苦难之影与我结下不解之缘。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苦难对于人是块垫脚石,是笔财富……”此话颇有道理。

高尔基的苦难生活为他登上文豪的宝座创造和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与生活源泉,已故导师毛泽东在革命初期的艰苦经历中认清了中国的前途,最终成为一代开国领袖和世界伟人。

而在生活的河流里才漂流了三十多个春秋的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细细想来,生活中的人们也许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段不小不同,经历各异的曲折生活。由此看来,苦难值得体味,尤其对当今的年轻者来说,更是如此。

不可否认,在我们这个台阶上的人大多出生在困难时期,长在动荡年代。心灵深处总有那么一丝淡淡的伤感。我从小在机关长大,但并没有在青春岁月里编织过绚丽的花环;四周也没有洋溢着芬芳的郁香,更没有在蓝天下倾听小溪的歌唱和鸟儿的鸣叫。那时,家父罹难,全家迁至偏壤。十载后,打道回府。随后,沧桑变迁,岁月更迭。后生事业,职业与个人前途成了我奋斗的目标,但也常不得志。尤其是天生的刚烈性格和愤世嫉俗的个性也每使我屡遭不公,备受挫折。于是知我者劝道,世事如此,不必自颓。现在细细想起,这也是人生的一种苦和一种难吧。

然而苦难的生活却使我过早地成熟与感悟了人生。这种成熟和感悟是都市和书海中难以获取的。它使我敏感地把握自己的青春岁月;也养成了俭朴整洁的生活习惯。三十余年来,生活上只求温饱不饥,不图奢侈,不慕豪贵,为人处世只求终身自洁,不求仕途顺进。

苦难有个人的,也有社会和民族的。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在漫长的一个世纪里无疑是一部泪迹斑斑的苦难史。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的今日,人们已彻底告别了政治上的苦难,生活上也基本摆脱苦难走向富裕。但是据国家统计公布,至今我国仍有相当部分的地区仍未脱贫,依然没有解决温饱,苦难的幽灵仍然游荡在他们的周围。据国际调查组织宣布,世界上仍有数亿人民未能解决生计的苦难……

苦难并不可怕,也不可悲。就看人们如何对待苦难、忍受苦难和走出苦难。苦难能使人清醒超脱,苦难能催人醒悟进取,苦难也更能填满人们空虚无聊的沟壑。让人们去了解生活的昨天、珍惜生活的今天,更懂得和把握生活的明天。于是,感受苦难和寻找苦难无论是于己于民还是于国,都是有益的。

今日,当我们手持大哥大,腰别传呼机身置豪华车时,是否想起和寻找过苦难;当我们步入舞厅酒家和堂皇的居室时是否也追溯和想到过苦难;当人们花天酒地地吃喝,胡吹瞎编利润效益时,是否也看到与回忆起苦难;当人们把大批良田毁掉面对耕地日趋减少的现实时,更是否想起粮食的苦难……

是的,我们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们就是从苦难中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起来直至走入今日的生活轨道上,即使我们这一代富裕幸福和安宁,但又有谁能肯定和保证我们儿子的儿子的儿子们将来注定是富裕幸福与安宁呢?

十几年来,为了冷静克制和调节修正自己对物质生活追求的不平衡的心理想象,时常有意识地去感受和寻找苦难的人和事,也常系着情丝去反思去追寻人生与社会的苦难。是的,这种淡泊明志的自我超脱和生活方式也每每使我在急湍的河流里避免了一次次的搁浅、触礁乃至覆没之险……

感受苦并无害处,也非背时。让下一代吃点苦,受点难亦非是坏事。国外教育中却有意识地制造和设计一些苦难的环境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完善他们的成长。这比在鲜花丛中成长的小孩要强得多,好得多。即使对孩子如此,那对青年人又为何不如此呢?由此看来,感受苦难与寻找苦难这既是历史赋予人类社会的重任,也是社会进化的客观规律,更是人类与社会对历史的追溯和时代呼唤的需求。

如果说,二十余岁是个多梦的花季,那么三十余岁,则是个面对现实的岁月,是人们从虚无缥缈的峡谷中走出,而感受苦难和创业家园的黄金季节。现在人们还并非完全有条件、有资本去沈湎享受,追逐享受。因为我们的家底毕竟是薄的。

苦难圆了我的一些旧梦,又生了一些新梦。旧梦告别了过去,新梦又展示了未来。而感受苦难的心情和角度又在不断地变化,完善和醒悟……

责任编辑方久

猜你喜欢

旧梦爷爷生活
游雁塔
难圆旧梦
诉衷情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