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素质面面观
1994-12-30王春荣黎明
王春荣 黎 明
人口素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我们的国家要在竞争的世界中脱颖而出,关键是要有较高的人口素质做保证。如今,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人口素质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我们强国利民的历史使命。这里,我们谨向读者介绍一下我国的人口素质现状,以期引起各界的关注。
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水平的基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期望寿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平均寿命,是反映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40年代以前,我国居民平均寿命仅有35岁,是世界上期望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解放后,由于社会经济与卫生条件的改善,期望寿命迅速提高,目前已接近70岁。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有些边远落后地区期望寿命仍然很低。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卫生水平的敏感指标。解放前,我国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左右。据1989年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婴儿死亡率已降至13.8‰,农村为21.7‰。但是这个数字未把漏报数据计算在内。即使按这个数字也比许多发达国家如瑞典(7‰)、日本(8‰)和法国(10‰)为高。死亡率是拍全国人口中每年每千人中的死亡人数。解放40余年,我国人口死亡率已从200‰下降到6.25‰左右。死亡的主要原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前三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是反映国民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于1985年和1990年均进行了全国青少年生长发育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也应注意这种增加是不成比例的,出现了“豆芽型”增长,即身高增长速度快于体重。出生缺陷是指因遗传或胚胎期受有害因素影响所致的形态和功能的缺陷。根据卫生部的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我国出生缺陷率为11~13‰,缺陷种类主要是无脑儿、脊柱裂、唇裂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不仅使儿童本身素质下降,还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1987年我国进行了首次残疾人调查,发现残疾人占全人口的5%,据此推测全国有各类残疾人5164万,其中听力语言残疾比例最大。虽然,我国人口身体素质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许多指标都落后于发达国家,离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
文化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直接因素,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实践经验及其相应知识的能力。文盲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解放前我国80%的人口是文盲、半文盲。1964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比例下降到37.92%,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已降至15.88%。初中文化人口则由5.96%上升至32.65%,高中由2.12%上升至10.71%,大学由0.57%上升至1.35%。这些数据均说明我国人口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现状很难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文盲、半文盲总数仍有2亿之众,女性文化水平明显低于男性,技术工人特别是熟练技术工人比例还很低。就全国而言,平均文化程度仅相当于小学。
道德素质是人口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支配人们言论和行为的基本精神力量,其核心是人生观。具体可以反映在品质、法纪观念和工作态度等方面。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传统观念不同,道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基本道德观念都是相同的。我国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鼓励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和社会风尚。这对我国人口道德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人口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密切相关。近年来,吸毒及卖淫嫖娼等犯罪现象屡禁不止,性病死灰复燃,赌博、犯罪、制造销售伪劣产品、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时有出现,这些都是道德素质下降的表现。提高人口道德素质,教育是关键,而教育包括了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两方面。
综上所述,人口素质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问题,既有生物医学的内容,又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所以,只有全社会齐动员,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切实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