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将不知道吃的是什么
1994-08-24王志明
王志明
人们过去和现在吃的食物,主要来自农副业生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世界食品市场在90年代正发生着一系列结构性的变化,各种色、香、味、形足以乱真的人造食品,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并悄然跃上人们的餐桌。
两年前的冬天,正是寒气袭人的时候,一个水果奇缺的国家的代表团到美国访问。客人们在超级市场上看到各种苹果、菠萝、香蕉、杨梅、樱桃、梨和杏等,大喜之下,立即买来并吃得津津有味。事后,主人说,那些都是假的、人造的。比如“苹果”,是用明胶和苹果料胶合后,再添加苹果香精和苹果色素制成的;“菠萝”是利用海藻、糖、明胶、果胶、香料、色素制成的。客人听毕,实在吃惊不已,因为那“苹果”也有果皮果肉,中间有核,吃一口,又脆又甜,其色、香、味、形跟真品毫无二致。主人还告诉他们,这种人造水果里,各种维生素的含量比天然的还要多,不仅携带方便,易于储藏,且一年四季都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可以想见,接下来,这个代表团会动什么念头。
其实,早在1869年,法国人为了利用不宜直接食用的牛油和羊油,就曾用家畜的胃液来分解牛羊油,制成了类似奶油的代用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科学家也曾以植物油脂为原料,经脱色脱臭精炼处理,再加氢硬化乳化,然后添加一些必要的辅料,就成了具有天然奶油色、香、味的人造奶油了。那时,人造奶油的典型配方是:硬化油脂80%,食盐2%,乳化剂0.5%,防腐剂0.1%,脱脂奶粉溶液16%,香精与氧化剂适量。每千克人造奶油中加维生素A9000~15000国际单位。
发展到了今天,国际市场上已出现一类叫做“组合人造肉”的食品,其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猪、牛肉中各种营养物质,味道鲜美,香气诱人,咀嚼起来,还确实有瘦肉感。它的制作工艺当然也更为神奇:将从农副产品中提取的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物质,组合制成胶状粘液,然后像纺织合成纤维那样,使粘液从孔眼密布的“喷头”中喷出,落在凝固槽中凝成线状纤维,再用专门设备把线状纤维“编织”成与鲜肉结构、外观相似的“肉块”,代替鲜肉供人们食用。
而从人造火腿和人造大虾的制作中,我们则能更清楚地了解到什么是科学的人造食品。人造火腿的配料中约有40%的面粉和豆粉,混合均匀后加水,再调入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植物油是制品脂肪的来源,植物蛋白提供肉样组织,香料及调料则是体现火腿香味的添加品,果胶具有保持制品配制和吸收水分的作用。如此,人造火腿在供给人体热能和营养素方面,都不比真正的火腿逊色。人造大虾的取材则主要是粮食,如小米、大豆、玉米、蚕豆、芝麻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浸泡、煮沸、加压加热后接种根霉发酵,直到物料被菌丝填满,然后粉碎、杀菌、消毒,制成一定的形状。在制人造大虾时,将坯料制成虾状,再在由虾味佐料、麸酸钠、蛋白质、肌苷酸、乌苷二钠等配制的汁液中浸泡10分钟,将虾型原料捞出,沥干水分,就可冷冻包装,其制品无论是色泽还是味道都可与真虾媲美。
再说说鸡蛋、大米和牛奶,这些人们经常吃的食品。说不准哪一天,你手里拿的那个“鸡蛋”是由玉米油、蛋白质、牛奶和面粉混合制成的,其蛋壳用超薄无毒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你吃的“大米”是我国丹东市用玉米粉、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配料制成的人造米;你喝的“牛奶”是已由北京市食品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人造奶,这种人造奶的口感和营养成分不亚于牛奶,还不含胆固醇,尤其适合心血管病人和老人饮用,对喝牛奶过敏的婴儿,更是理想的代用品。
至于其他具有天然形态、味道、色泽、营养的人造食品,还有人造海蛰皮、人造蘑菇、人造花生米、人造蜂蜜、人造咖啡等。它们相继问世,已陆续投放市场。人造海蛰皮是用琼脂、海带胶、明胶等作原料制成的,外观与真海蛰皮几乎一样,吃起来同样很脆。人造蘑菇是采用脱脂大豆粉、大豆卵磷脂和一种新型香精,经均匀混合和高温处理后,再次注塑成型的。人造花生米是用小麦胚芽、大豆蛋白、氢化大豆油和糖以及花生香精、色素等制成。人造蜂蜜是以淀粉为原料,先制取葡萄糖,然后再用生物催化剂——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的42%变成果糖。这种风味佳美的果糖浆,已代替蜂蜜广泛用于糖果、饮料、甜酒、面包、糕点、果酱等食品中。人造咖啡则是采用焙炒大麦、菊营、无花果、大豆等为主要原料,运用发酵方法进行制造,在酿制过程中加入添加剂以调整色味。其制品与天然咖啡的风味相似,而且咖啡因占的比例也极小,营养成分却比咖啡豆高。
展望未来,科学家们必将识破更多食物的滋味和香味的秘密,写出它们的滋味和香味的分子式,算出它们的分子量,标定出它们的一切性质、成分等。到那时,就会像现在生产染料那样,在工厂中成批地生产各种人造食品,人们就会吃到从未品尝过的美味佳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