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一种准备

1994-08-24李谧

中国青年 1994年8期
关键词:前奏个体化社会化

李谧

我们的社会在提出这样一种担忧:年轻人正在成群地离开我们这个社会45年来已经给定的生产组织形式,如同一群躁动的耗子争先恐后地逃离一艘陈旧而不合时宜的巨轮。

在这种逃离背后,似乎隐藏着一种危机:我们苦苦建立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土崩瓦解,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一切和需要通过这个途径实现的一切,也行将化为一种历史痕迹。这并不完全是危言耸听:我们的社会在经历了最初很短暂时间的悚然不知所措之后,很快就开始营造着一个极其适合这种逃离存在的氛围,整个社会文化充满着对这种逃离的暗示和鼓励。于是,青年择业陷入了某种迷狂。人们将这种迷狂表述为世纪末的浮躁之一,它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试图构成对原有生产组织形式的反叛,只要是进入逃离范畴的意识、思考、动作,几乎都能赢得一致的欢呼。这种逃离甚至变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个体服装摊主、个体餐饮业主、个体运输户、个体演员乃至自由撰稿人,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将出来,一时间,我们的社会似乎已经无力再将这些青年拢起来了。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地警告我们:这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是与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背道而驰的。他们大声疾呼:这是一种有害的价值理想。

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青年们逃离之后所选择的职业。如上所列,这些职业的大部分是职业本身就有个体化的要求,这些职业的共性是不适合社会化生产。换言之,青年们之所以选择这些职业,的确只是为了追求某种自我管理的自由。应当说,这种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状态,实际便可看作是对这种追求的肯定。但是人类是在一种两难的境地中生活着:一方面追求着从身到心的彻底的自由,另一方面,他们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通往自由的道路是不自由的,至少,任何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都让他们体会到了这“另一方面”。

当我们抛开任何偏见,审视一下我们原有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便会发现,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是不适应我们的社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的,这已为15年的改革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唯其如此,我们才要下大决心来对整个经济结构进行改革。应当说,改革的目的和结果只有一个:变更我们原有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这种变更当然是一场革命,因此它照例仍然让青年们走在了前面,不过,这一次,青年们除了选择革命的主航道以外,还选择了另外一种补充方式,那就是逃离。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补充”看作是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前奏。

这个前奏会把我们领人怎样的乐章呢?我们且回过头去,再看看青年们所选择的那些职业。实际上,在另一个层面,这些职业虽然有个体化的要求,但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它们并没有真正游离于社会化大生产之外,它们仍然是社会化大生产这架机器上的一个个螺钉。这样说可能有一点矫情,但另一些青年在合资、独资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里的感受却也许可以给予我们某种证明。他们说:这里的劳动强度远远超过我原来的工作,但是,我们感觉要好一些。这个“好一些”显然包括行为的自由度和带给心灵的自由感。

这样,我们甚至只用常识就可以知道:通往自由的道路绝对是非自由的,关于择业也是如此。目前青年择业的个体化倾向,的确如潮涌动,然而,它只意味着对原有的不尽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生产组织形式的屏弃,相反,种种迹象表明,这只是另一种准备,一旦寻求到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他们仍然会毅然地同时也是别无选择地重新进入——而不是逃离。

猜你喜欢

前奏个体化社会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珠江:大河入海的前奏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