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事岂可作“今典”

1994-07-15朱新华

读书 1994年2期
关键词:汪先生吴宓陈寅恪

朱新华

汪荣祖著《陈寅恪评传》(百花洲文艺版)记一九五八年厚今薄古运动中陈先生遭到来自个别学生的攻击,说:“最值得注意的是寅恪的某及门弟子,文革时曾任中大历史系系主任,他责备“陈先生一直保留他的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指斥“陈寅恪先生的史学方法是形而上学的”,也即是“唯心”的。……建议一定要“兴无(无产阶级)灭资”,以便“拔掉史学界中的白旗”。从此一背景,始知寅恪的吕步舒诗:“证羊见惯借奇,生父犹然况本师。不识董文因痛诋,时贤应笑步舒痴。”并非泛言,而有所实指,也就是这首寓托之诗的今典。”(169~170页。汪先生自注谓“某及门弟子”语见《历史研究》一九五八年十月号李锦全文)

按《吕步舒》诗见《寒柳堂集》附《寅恪先生诗存》第35页和收入“清华文丛”的《陈寅恪诗集》第76页。据《诗集》注,此诗作于一九五二年。作《评传》时,《诗集》尚未出版,作者见到的仅是《诗存》。但作者应该知道,《诗存》是按创作年代的先后排列的,编者小序说得十分清楚。《吕步舒》前第三首为《壬辰春日作》,后第三首为《癸巳元旦赠晓莹》。壬辰是一九五二年,癸已是一九五三年,因此这首诗不可能作于一九五八年。

如果一定要给《吕步舒》找今典的话,《吴宓和陈寅恪》不妨作为参考。一九五一年夏,陈先生的助教程曦“因故离职”(《评传》166页语),吴宓八月二十六日《日记》载:“接棣华八月二十三日函,知寅恪兄与容庚甚不和,已致入历史系,而(程)曦竟叛离寅恪,寅恪写读各事,均(唐)夫人代职云云,深为痛伤。曦虽热情盛气,而殊粗疏,故不能坚毅上达,亦以愚人而已。”(132页)至于这则材料究竟是耶非耶,就不是浅学如我所能断言的了。

猜你喜欢

汪先生吴宓陈寅恪
一生师友
陈寅恪与唐筼:白首不相离
寻踪汪曾祺
玩笑话也需谨慎对待
汪曾祺:老头很“抠”
吴宓与钱钟书
风骨
陈寅恪:我的徒弟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吴宓和毛彦文的红尘纠葛
吴宓、梁漱溟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