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莎维德丽

1994-01-01张立明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4年2期
关键词:树林轮椅

张立明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因为我爱他。

古印度有一首20万行的叙事长诗。《莎维德丽》是森林篇之一,讲述了一位美丽的国王之女莎维德丽冲破重重阻挠,嫁给一位失去国土和王位的沦落王子的故事。这位才貌品行俱全的莎维德丽靠她的“坚志和苦行”使王子重新战胜了自我。这部传世之作仅仅是传说和神话。然而,在风光秀丽的渤海湾畔,却真有一位当代莎维德丽——景丽华。

我们慕名拜访了景丽华和她的特殊家庭。这是一套坐西朝东的平房,阳光从窗外洒进,挺拔的文竹透着清亮的翠绿,整个房间布置得简洁、明快而富有生机,这也许是女主人性格的一种延伸吧。

不幸的人

冯树林是这个家的男主人。他双腿全无,两臂存一,双唇紧闭,不多的盲语中饱含着深重的心灵创伤。

37年前,冯树林的父亲在意外的事故中不幸身亡。从此,年仅7岁的小树林成了家里的男子汉,每天早晨,他要帮妈妈做家务,放学后就要先做好全家的饭,侍候弟弟妹妹们吃完,再等候劳累一天的母亲,经常是作业还没做完就趴在桌上睡着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长期营养不良,小树林得了肺结核,险些被病魔夺去生命,最后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

在冯树林17岁那年,父亲生前所在的山海关桥梁厂考虑到他家的困难,让他在运输车间当了一名起重工。当冯树林把第一个月的30多元工资捧到母亲跟前的时候,母亲看着懂事的大儿子那张蜡黄的脸,禁不住失声痛哭:“咋能让孩子吃这么多苦!”树林拉住母亲的手:“妈,别哭了,我挣钱了,日子会好起来的。”

然而,不幸的事件偏偏重复地降临到不幸的人身上。

1971年2月23日,大雪过后,冯树林要去替个班儿,早早地走出了家门。这天,他在前边领车,突然,镐车脱钩,轰轰地向他驶来。来不及躲闪,他的双腿和右臂被冷酷的车轮从根部压断。从此,这个只有21岁的青年被永远地送上了轮椅。

爆炸性新闻

对于冯树林,人们已经不敢为他勾画美好的未来了。谁又能爱上一个既没有钱,又没有地位的残疾人呢?

1983年,也就是冯树林工伤的第12个年头,在山海关这座古城里,传出了爆炸性新闻:漂亮少女景丽华爱上冯树林了!

说来偶然,由于护理住院的父亲,景丽华在病房里看到以前的邻居冯树林。说不清是痛惜还是怜悯,她主动上前喊了一声“冯大哥!”

听到叫声,在病榻上躺了整整12年的冯树林不禁一喜,一惊,他马上又闭上了眼睛。

“这,这哪儿还叫人呐!”看到冯树林上半截身子只有一只左胳膊时,景丽华惊呆了,不敢正视这惨不忍睹的现实。连续几天,她没敢再往冯树林的病房看上一眼。可是,时间一长,她又在问自己:“是不是应该替冯大哥做点什么?”

从这以后,小景每天来看冯树林,为他洗衣、端水、送饭,陪他说话、下棋。“渐渐地,我倒不觉得他是残废了,和他在一起特开心,一会儿看不到,心里就七上八下的”,19岁的少女悄悄感觉到两颗炽热的心灵正在相互撞击。

亲戚朋友知道了,轮番开导景丽华,有的为她张罗婆家,准备嫁妆,还把她送到秦皇岛的姨妈家。这一切都没拽回姑娘的心:“我心里想的就是冯树林,我越来越觉得离不开他了。我第一次尝到了爱的滋味。”景丽华4岁时就由姨妈抚养,当老人家听说丽华爱上一个残废人时,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丽华,你年轻,又漂亮,比他好一百倍的也能找得到。”“你要和他结婚,就别再登这个门儿。”

景丽华实在忍不住了,偷偷跑回山海关。她反复警告着自己,树林心脏不好,见到他别哭。可是,当她见到冯树林时,不知咋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泪如雨下,一头扑到他的怀里……

景丽华的态度是庄重的。一个19岁的妙龄姑娘怎么能面对无端的闲语和亲人的反目表现得那样从容豁达,勇敢地闯进一个残疾人的世界呢?

1983年9月7日,在洁白的病床前,年轻漂亮的景丽华和身带重残的冯树林结下了百年伉俪。这就意味着,从这天起,她将推着这把沉重的轮椅走完漫长的人生。

男子汉的泪

常年的轮椅生活,冯树林的身体变得僵硬,血液循环受阻,时时受到心脏病和神经性头痛的困扰与折磨。由于消化功能减退,他经常上午吃黄连素,下午用开塞路。不要说一个高位截肢的残疾人,就是一个健全人,也难以承受这样的折磨。

刚结婚那阵子,冯树林天天腹泻,景丽华每天都要洗到半夜。一天凌晨,她刚为冯树林换上一个干净垫子,还没来得及洗旧的,新的垫子又被他弄脏了。他不好意思地说:“丽华,我拖累了你……”“你可别这样想,跟你结婚是我自愿的,侍候你也是我自愿的。”

1990年的一个深夜,冯树林的冠心病突然发作,浑身哆嗦,两眼发直,嘴唇青紫。景丽华正要跑去叫大夫,被冯树林无力的手拽住了:“丽华,别再麻烦了,也许我躲不过去了……我俩结婚快10年啦,我烦了,也许我躲不过去了……”没等他说完,景丽华就跑出了家门。抢救之后,他安静地睡去,景丽华不时地给他擦着头上渗出的汗珠。冯树林醒了,他感到自己被一双温暖的手抚摸着,那么关切,那么轻柔。他没有说话。此刻,尽管没有一个字的表白,但它是千言万语的凝聚,是真挚情感的流淌。

看着妻子的那炽热的目光和贤惠的面容,多少往事涌上冯树林的心头。

他记得景丽华为他付出的一切。她不去照相,不去看电影,更没进过舞场,把青春女性对美的一切追求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前几年,他的心脏病很严重,丽华怕他半夜犯病,睡觉一直没脱过衣服。过度的劳累,使她两次怀孕都夭折了。

他更忘不了那年在上海换假肢,一位服务员问丽华:“你是他……”“我是他妻子。”“他是功臣?”丽华摇摇头,“结婚后出的工伤吗?”“不,是认识他之前”……

冯树林永远忘不了丽华的恩情。当双腿和右臂被车轮压断的时候,他没有流过一滴泪:为了截掉残肢,他动了3次大手术,也没流过泪。可是,此时此刻,冯树林虽然双眼紧闭,也挡不住那滚滚流淌的热泪。

善良的呼唤

人类的情感是神圣的,它将崇高的品德和美丽的情操代代因循。

俗话说,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一首歌就这样唱到:“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过大河。”这样的特殊家庭是需要景丽华背着她的伴侣爬山、过河,每行一步,要比别人付出双倍的代价啊!

他们结婚时,花烛洞房里仅有一只箱子和一张床。景丽华没有时装,没有化妆品,硬是从自己身上挤出几个钱,打了组合家具。然而,直到今天,家具里多一半的地方还是空空的。

工厂为了照顾他们,特批一套楼房,景丽华没有搬。她说:“住一楼吧,不安静,对树林的心脏不利。住楼上吧,他出出进进不方便。现在住的平房离医院近,有个啥事找大夫方便。”

冯树林的妹妹告诉我们:“有很多人劝丽华应该要楼房,该攒点钱,他那身体万一有那么一天,你也算有个家,否则,你一无所有。这话我当妹妹的听了,从感情上不太舒服,但我理解,丽华才30岁,日子长着哪。”可是,景丽华却说:“我不想那么多,老冯活一天,我就要为他想一天。”

冯树林和景丽华的经济收入不算宽裕。她常安慰冯树林:“只要你好好的,有人还怕挣不到钱吗?”这话是不假,可就凭她们这个家是没有能力再谋生财之路的。婆婆从牙缝里给她挤出一台洗衣机,树林的妹妹宁可把高价彩电留给自己,把又好又便宜的彩电让给他们。亲戚朋友今天拿来几件衣服,明天送来两条鱼,车间分点大米,也要给她们匀出两份……可是,景丽华从没伸手向领导要过一次救济。

有人劝她说:“现在轮椅都是电动的,何况老冯就一只手,说是一把轮椅,可没人推他一步也动不了,找领导说说不算过分。”她回答说:“咱本来就给工厂干不了啥,咋好意思呢。”

冯树林——这位在山海关桥梁厂100年历史上致残最重的工伤者,一把轮椅坐了十几年。轮椅上的铁皮被磨破了,轮子几经捆绑加固还是散了……只是这时,她才去找领导商量,买了一把最便宜的轮椅。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景丽华说:“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因为我爱他。”正是因为尊重景丽华这执著的初衷,我们把她称作东方莎维德丽。

(魏荣新摘自《工人日报》)

猜你喜欢

树林轮椅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轮椅上的梦
爱的轮椅
爱的轮椅
雨后的树林
雪中的树林
在树林深处
轮椅
链接:轮椅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