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戒”话养生
1993-12-31陈前
陈 前
近读《论语·季氏》篇,其中指出的“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颇有触动。这“人生三戒”,不啻为人们的养生法则。
少之时戒之在色
“食、色,性也”。色是人的天性之一,概言之,应属现今所指的性意识和性行为。性。不仅是人生理本能的反应,而且还包括思维、语言、情感、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性活动,是行为、情欲、态度和品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类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随着生理机能的发育和成熟,人的性机能和性意识随之而形成。“少之时”,大约到了16岁至20岁,人的性意识较为粗浅,但又较强烈,往往会在理智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充分表露而发展为性行为。故养生的第一戒。就在于这一时期的“戒色”。早婚、早育和少时的未婚性行为,对人身体发育影响极大。中医认为,少时血气未定,精尚未充,过度的性行为,将导致肾气肾精的亏损,而肾气肾精不足,必致多种疾病发生;少之时对性缺乏正确的理解,不切合实际的对性的贪求思恋,又正是导致精神、心理异常的诱因。所以,少之时戒之在色,既戒对性的贪求思恋,更戒过早过度的性行为。
壮时戒之在斗
壮年时是人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气血方刚,精力充沛,大有作为。但是,正因此期为气血方刚,又最易时常与“气、郁、怒”为伴,从而发生与他人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争斗,而有些争斗往往是无实质意义的。比如,有人会因别人多调一级工资而生气致郁,时时想着我怎么也比他强,怎么调他不调我;有人在官场宦海、商场利界,无端算计他人,总想胜人一筹;有人会因别人的不慎而勃然大怒,甚至从口角言语升级为舞棒弄拳……这些恩想和行为上的争斗,对健康极为有害。精神、心理上的气、郁、怒,可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衡,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百病丛生I因气、郁、怒发展而成的行为械斗,更会伤肢害体,损头折肋,说不定会留下终生残疾。
当然,壮年时期的现代人,要完全做到《内经》指出的“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上古天真论》所云的“天真”(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是不可能的了。关键在于如何减少“斗”和“斗”所致的心理、生理损害。这对于一生的健康长寿颇为重要。
老时戒之在得
私有制的形成,使人们金钱物质的攫取欲望有增无减。在当前经济社会中,这种欲望便成了老年养生的一大障碍。
老年时戒之在得,即是说,人老气血已衰,没有必要再去为获得更大的财富,而丧失和谐平静的心理及损伤与日俱下的形骸了。然而,金钱财富对人们的诱惑是极大的。古今中外,不乏对财富聚敛达到偏执地步的老人。《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为油灯里多了根灯草而断不了气;巴尔扎克笔下那位葛朗台老头为了金钱不惜损害生女;日本电影《望乡》中的妓院老板,为获利而逼妻接客,终死于脑溢血……他们都没有达到“戒之在得”的养生境界,健康长寿又何与相缘?
人老了,对于财富的多寡,家境的贫富,应听其自然。正如宋时名医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所言“居富贵而厚己薄亲,人所不录,天所不容,虽处富贵而即贫贱;居贫贱而约己丰亲,人所推仰,天所与助,虽处贫贱而即富贵。”这便是老人养生所应持的贫富观。有了戒之在得,才能真正达到《内经》所述的“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气从以顺”。“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的思想境界,从而达到“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