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992-08-24徐伟新常乐人
徐伟新 常乐人
1992年的中国大地,激荡起思想解放的春潮,其源头出于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思想解放,解放什么?从10年改革开放实践中走过来的干部群众不用“转弯”,即取得共识,这就是要进一步从“左”的思想传统中解放出来。而这一点正是把握和理解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总开关。
对此我们可以从小平同志谈话的背景、谈话的内容以及小平同志对“左”的具体分析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首先,从小平同志谈话的背景来看。
国内外舆论一致认为,小平同志谈话是在关键时刻发表的一篇关键性的谈话。关键在什么地方呢?
从国际上看,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到严重挫折。世界范围内两种力量的对比出现了逆转,社会主义在理论、制度、运动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事求是地观察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关系十分重大。历史经验表明,愈是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愈是形势严峻,愈容易出现“左”的思潮。60年代,正是由于我们对国际形势作了“左”的错误的判断,把全党的注意力集中于国际范围的大论战,“反修防修”,而错过了发展经济和科技的良好机会,从而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这种历史的教训至今不是不存在重演的可能性。因此,小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要冷静观察,韬光养晦。并指出一个党评论外国兄弟党的是非往往根据的是已有的结论或者某些定型的方案,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最了解那个国家情况的毕竟还是本国人民。我们不能回到要搞国际范围内的大论战、大批判,并把它引申到国内来这样一种“左”的思路来认识问题和提出问题。
从国内看,面临国际严峻形势和国内改革出现波折,一方面,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产生消极情绪,这是右的影响;另一方面,“左”的东西藉此抬头。例如,在政治领域中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当前是建国以来阶级斗争最激烈、最尖锐的时期,因此,“阶级斗争就是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在经济领域,认为改革开放引进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并提出经济领域自由化的若干表现,把股份制、租赁制等说成是“私有化潜所”;在思想领域,出现新的思想僵滞、本本主义。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索总是有人说三道四,造成许多障碍,使改革开放事业步履维艰。
正是从国际国内的背景出发,冲破“左”的思想传统的束缚,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速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其次,从小平同志谈话的内容看。小平同志的谈话共6个部分,近万字,可以说,防“左”,是贯穿这篇谈话的一条主线。
谈话第一部分十分鲜明地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说过来说过去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这些话不是无的放矢,之所以强调不变,是因为有人想变,右要变,“左”也要变。但主要是“左”的要变。“左”的观点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导致腐败,政治体制改革引发动乱,解放思想造成思想混乱,因此对党的基本路线只强调其中的一个基本点,用一个基本点取代一个中心,这实质上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在建国后一直都坚持的,把改革开放纳入党的基本路线,并把经济建设作为其中心,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提出和解决的。否定改革开放,取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只能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即“左”的路线上去。
第二部分讲要加快改革步伐。这里面讲到姓“社”姓“资”的问题,计划与市场的问题,吸收外来成果问题,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先富和共同富裕问题等等,都是针对“左”而言。左”的观点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和民主、自由这些美好的字眼都说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把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东西,如“大锅饭”等当作社会主义本质,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视之为“两极分化”,这就极大地阻碍了改革开放。“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就是针对这些提出来的。
第三部分讲发展经济,抓住时机,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在这里,小平同志肯定并高度评价了1980~1988年,特别是1984~1988年,说它功劳不小,是一个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这对否定1984~1988年,并用此来抹杀改革开放成果的“左”的错误观点是十分中肯的批评。
第四部分讲要坚持两手抓。小平同志讲要用专政的手段来巩固政权,同时又强调必须依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可以搞上去。这显然也是侧重针对‘‘左”而言。他要求我们决不能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决不能脱离经济建设来搞所谓“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只有紧紧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有无穷的生命力。相反,如果脱离这个中心,游离于这个中心之外,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果,只能滑入唯心主义和形式主义。
第五部分讲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搞好班子建设。小平同志针对前几年选拔干部问题上的偏差,特别提出三点:1.要按“四化”标准选德才兼备的接班人;2.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3.进一步选年青人。这部分还着重提出要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一套,就是“左”的一套。近几年形式主义的东西很严重,突出的表现就是被10年改革废止的“左”的东西又有所滋长。这部分提出学马列要精,不能靠本本,要靠实践,实事求是,这也主要针对“左”而言,这就是说不能仅用已有的结论和“左”的经验来评判改革是非。
第六部分讲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严重挫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主要是针对有些同志固守战争与革命等传统观点而言。小平同志要求我们从当今世界的现实出发,承认社会主义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集中力量把国内的事情办好。
总之,小平同志的谈话侧重从防“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寓意十分深远。
再次,从小平同志谈话对“左”的分析来看。
第一,小平同志直截了当、发人深省地指出,“左”是主要的错误倾向,“左”的东西根深蒂固,主要是防止“左”。建国前有3次大的“左”倾错误,搞右的只有陈独秀那一次。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30年,有20多年是在搞“左”,右的路线并不存在。相反,被指责、批判为右的东西,如所谓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所谓1962年的右倾翻案风和刘少奇的右倾路线反而是正确的东西。
第二,小平同志指出“左”的危害。“左”在党的历史上造成可怕的恶果,“左”同样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建国前党的历史上,真正造成严重危害的,除了陈独秀那一次,别的全都是“左”造成的。尤其是王明的“左”倾路线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90%,白区革命力量几乎损失100%。建国后1957~1978年,20多年的“左”,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尤其是“左”的路线所形成的“左”的思维定势,更是根深蒂固,处处掣肘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看,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无一不根源于一个“左”字。这些国家长期实行“左”的路线,“左”的体制,搞得国弱民穷,政治危机,民族分裂。“左”的路线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社会政治生活万马齐喑,社会体制中的弊端日积月累,不断恶化,就像一只缺了零件、生了锈的古老机器,进步不可能,革新更不易,最后一朝覆亡。
第三,小平同志指出“左”的思想根源,“左”带有革命色彩,愈“左”愈革命。从王明路线开始,就逐步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一种习惯:“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左”是站着斗,右是跪着降。建国后,反冒进,反彭黄张周,反彭罗陆杨,反刘邓陶,一次又一次运动更使这一“左”的思维定势得到强化。反右时,雷鸣电闪,撤职罢官;反“左”时则雷声大,雨点小。正因如此,“左”没有后顾之忧,只怕说右,不怕说“左”。结果就使本来“左”的人更“左”,使本来不“左”的人也跟着“左”。“左”不仅是一种路线,而且衍化成一种道德形态。
第四,小平同志指出反“左”的长期性。小平同志讲“左”的东西根深蒂固,这就说明反“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党的十三大报告对此作了深入分析,指出:“排除僵化和自由化这两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将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由于‘左的积习很深,由于改革开放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这种积习,所以从总体上说,克服僵化思想是相当长时期的主要任务。”同时,党的十三大认为:“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在上百年的时间里,我们都要警惕右,防止“左”。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一百年不搞“左”,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