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日历上(2月)
1992-08-24舒嘉
舒嘉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的大会战,苏德双方投入兵力达200万人以上。1942年4月,希特勒利用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在苏联南方发动攻势,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切断南方对莫斯科的支援,同时夺取高加索的石油、顿巴斯的煤炭、库班的小麦,然后向北包抄莫斯科。7月17日,德军逼近斯大林格勒,苏军在克列斯特米雅和苏罗文基诺要冲同德军首次激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9月1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进入市内,双方开始了激烈巷战。到11月中旬,苏军击退德军700多次冲锋,歼灭德军18万多人。自11月19日起,苏军开始从南北两翼转入反攻,1943年1月10日,德军开始全线崩溃。2月2日,苏军歼灭德军主力33万人,生俘包括鲍卢斯元帅在内的24名将军。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837年2月10日:普希金逝世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奠基人。他曾在彼得堡供职,写了许多抨击沙皇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诗篇,他还与俄罗斯十二月党人交往甚密。1820年5月,普希金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俄。沙皇尼古拉一世曾问普希金,十二月党人起义时假如他在彼得堡,他将站在哪一边,普希金说,他将一定会跟十二月党人在一起。普希金一生的最后几年是在上流社会的残酷迫害中度过的。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因侮辱性匿名信与法国贵族侨民丹特士决斗,在决斗中负重伤,2月10日去世,终年38岁。普希金的主要作品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茨冈》、《青铜骑士》;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篇小说《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和800余首抒情诗。
1689年2月13日:英国“光荣革命”
1653年12月,克伦威尔在英国建立护国政府,实行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英国国内政局动荡,阶级矛盾空前尖锐。1660年5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极力恢复封建专制统治。1688年,辉格党和托利党采取联合行动,邀请信仰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到英国即位。11月,威廉率舰队在英国登陆,12月,威廉进入伦敦,推翻了复辟王朝。1689年1月,英国议会宣布由威廉和其妻玛丽共同统治英国。2月13日,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成为英国国王和女王,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从此,议会的权力得到加强,王权受到限制,在英国建立了以资产阶级专政为实质的君主立宪制度。这次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政变,史称不流血的“光荣革命”。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本世纪4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同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制成了全自动的自动序列控制计算机,可进行加减乘除和查表五种运算。194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制成了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2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这台电子计算机安装了1.8万个电子管,体积很大,占6个房间,重30吨。它每秒钟可运算5000次,比当时机电装置的计算机快1000倍。电子计算机的问世迅速加快了电子计算的发展,对通用自动计算机、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和各类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制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为捍卫真理献身
1548年,乔尔丹尼·布鲁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诺拉小镇的一个贫困家庭里。17岁进入多明尼加教派的修道院学习时,他开始研究和宣传哥白尼的学说,揭露并批判宗教教义的虚伪和荒谬。1576年,布鲁诺开始了流浪生活,在瑞士、英国、法国等地继续反对教会和经院哲学,先后发表了《论原因、本源和统一》、《论无限、宇宙和世界》等著作。1592年,布鲁诺在威尼斯被宗教裁判所逮捕,作为要犯被押送到罗马。在长达8年的刑讯和迫害中,布鲁诺誓死捍卫科学真理,不肯向教会忏悔。1600年2月17日,罗马百花广场上燃起熊熊烈火,布鲁诺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布鲁诺在大火中坚定地说: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1916年2月21日:凡尔登战役开始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的决定性战役。1916年2月21日,德军以空前强大的火力向法军发起攻击。德军集中了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倾泻了100多万发炮弹,该地区的森林、山头、交通壕夷为平地。2月至7月,德军发起3次攻击,同时首次使用了光气窒息弹,都没能取胜。自8月29日起,德军被迫转入防守。6月底至11月中旬,英法联军向德军发起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发明的坦克参战。与此同时,法军在凡尔登集结部队大举反攻,在12月18日收复了伏奥、都蒙炮台及大部分失地。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它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德奥从此失去了在西线作战的主动权,开始转入防御。
1936年2月26日:日本法西斯军官男发动武装政变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右翼团体同军部法西斯势力加紧勾结,妄图建立天皇制军事法西斯专政。1931年10月后,日本法西斯右翼团体连续发动多次政变均未遂,但加快了国家的法西斯化进程。同时,法西斯军人内部的皇道派和统制派争夺权力,矛盾不断加剧。1936年2月26日,安藤辉三、村中孝次等皇道派军官率领1400多名军官在东京发动叛乱。他们杀死内大臣斋藤实、藏相高桥是清和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首相冈田启介逃走,侍从长铃木贯太郎身负重伤。政变部队占领首相官邸、陆相官邸、陆军省和警视厅,要求实行“国家改造”,建立军部独裁政权。陆军首脑29日下令镇压军事政变。事后,统制派完全掌握了军部大权,3月成立了广田弘毅内阁。新内阁恢复了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加强了军部对政府的控制。自此日本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
1933年2月27日:德国国会纵火案德国纳粹党为打击
德国共产党和革命民主力量,在1933年2月27日晚派人通过纳粹党主要领导人戈林官邸中的隧道潜入国会,放火焚烧柏林国会大厦。当晚,戈林下令逮捕德共党员和反法西斯战士,德共办事处和德共及社会民主党的报刊也被查封。戈林还造谣共产党要发动武装起义,掀起反共高潮。德共议会党团主席托尔格勒、德共土席台尔曼、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季米特洛夫等先后被捕,在狱中同纳粹分子进行了英勇斗争。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声援下,季米特洛夫等在1933年12月23被宣判无罪,但是,魏玛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保障人民的人身、新闻、集会、结社、言论和出版自由都被取消,纳粹党开始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发表,共23页。原文是德文,以后又译成各国文字,传遍全世界。在我国,上海社会主义研究会于1920年8月首次出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文。《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这部著作完整、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然途径;无产阶级政党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领导力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