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自我评估
1992-08-24米博华
米博华
虚幻的自我评估造成了良好的自我感觉。最常见的情形大约是一种缘自本能的自估过高,他估过低。比如,有些地方永远是拥挤的。像评定业务技术职称,愈向塔尖,申报者愈众。谁都承认最优秀的总是极少数的,可问题是,众人都以为,都实实在在地觉得,自己是一流的。
人往高处走,是健康的渴望;然而没有走或刚刚走的时候,就把自己标定为伟大人物则是莫名其妙的讨价还价。讨,确有侥幸的成份,都想贩洋葱而讨荔枝的价。但讨,也确有当真的追逐,确以为自己是“9999”的赤金——虽然在行家看来仅仅是一块没有冶炼好的黄铜。不高,却偏要自以为很高,也就有了气贯长虹的“舍我其谁”。
以往以为大人物虚怀若谷,中等人物沾沾自喜,而小人物自轻自贱。有道理,却不尽然。自然哪一级别的人物都有“为人下者,其犹上乎”的真君子在。但毕竟人是环境的动物,不同的环境滋生出各种各样的自满原因和骄傲方式。
大人物见过大世面,所以有大胸怀,也正像咱们那钟鼓楼的鸟儿,见过太多的大动静,荣辱都不惊了。但也正因为大人物有一份大成就,大成就必有大名声,大名声而有大仰慕,所以生活的环境被大大的扭曲。而极度的热和极度的冷,正如极度的被宠幸和极度的被冷落,都是不健康的环境。人么,酒量再大,也经不住在酒池肉海里腌泡。何况,人的本能之一就是对赞美这坛陈酿常品常新。聚蚊可以成雷,那么,长时间、不间断、愈加频繁的恭维大轰炸,则可能使最清醒的人由半信半疑变得笃信不疑——“哦,当然了,我是最棒了!”慑于这声望,不再会有挑战,甚至不再会有商榷,也由于这声望,赢来了越来越多的无条件的“呜拉”。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可太难了,而滑向自命不凡却又太容易了。所以大人物必须有一份高度的自持,没有这份自持,那也许是因为还不够伟大,至少要损失不少伟大。
中等人物本钱不丰裕,但毕竟还有些水可以晃荡。你说他不是文豪,但实在是写过几个字;你说他成就不高,他多少还有些可以撅撅屁股的资本。这种中不溜的环境不算太好。爽性没写过字也就没了当文豪的指望,痛快也彻底。问题是,做文豪的梦,使“中不溜”格外看重已经取得的成就。即令是一孔之见,一功之德,这点小小的本钱也还想派大用场。成就不大,修养不深,形成了一种不可解的情结,不能化的矛盾。不高的修养和不宽的眼界,又使他很难准确估价自己究竟能吃多少干饭。
故而,中不溜的人物特点就是中不溜:中不溜的成就,中不溜的境界,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就生出稚嫩的自大,浅薄的骄傲,还有暴发户的气质和不能自己的迷狂。
小人物没有过被人敬慕的体验,好像是一块永远寂寞的西瓜皮,被扔在墙角。的确,活得很糟糕。被宠的他骄,被冷的自骄,这是一种反抗。因为他一无所有,只能以极端的方式保持那仅存的果实——自尊心。大人物不会注意小人物的眼神,而小人物十分重视大人物的反应。悬殊的位置造成了非常的心态,所以常常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况:某些不经意的举动引起小人物的无限联想和难以让人理解的反应。“你有什么了不起”——虽然对方既没有“了不起”的意识,也没有“了不起”的举动。小人物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赤手空拳地搅动些动静,就算这搅动仍然是山也不摇、地也不动,但是闹腾闹腾总比无望的沉默更能激发和满足自尊的要求。久之,习惯以这种方式表示自己的存在也铸成了另外一种畸形的自大——更加排拒别人的优点,更加乐意通过顾影自怜而走向目空一切。
知人难,知己更难;而不知己,永远难以知人。这段绕口令说来不难,但要摆脱虚幻或减少虚幻的成份,正确地评估自己,似乎很需要各种人物正视这种种的弱点以及造成这种种弱点的原因。小时候曾经念叨过这样一句儿歌:“别人夸,一枝花;自己夸,烂冬瓜。”这经验,实在很老道,有教人豁然开朗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