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的竞争
1991-09-27项一峰
项一峰
1989年,湖北省教委做出规定:全省各考点考生坐次编号使用“梅花形”,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编排,即每考场30名考生中,只有9名来自同一个学校,而每个考生的前后左右均为外校学生,以此避免发生作弊现象,为考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
几年来,高考似乎不再是热点,而厌学风、退学风更让人忧虑。但对有志于上大学的人来说,高考依然是一场关系前途命运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近来却产生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作弊。作弊之事由来已久,可一旦成风,则令人大为忧虑。考场坐位“梅花形”编排的构思即在此忧虑中形成。但似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许多人为此方法叫好之时,有心作弊者也开始构思新的对策,加紧了大规模的考前“准备”。
作弊准备何其早
有心作弊者在报名参考之前,便与班上“铁哥们儿”商量在考场上“取长补短”,并“山盟海誓”以防反悔。随后,他们便找班主任老师,直截了当地说明意图,要求班主任在申报参考名单时将他们排在一起,因为名单报上去后,顺序均不再打乱,只在编排时用计算机与外校考生穿插,这样,准备作弊的二人可在同一考场,且两人之间仅隔一名外校考生。达到这一目的后,两人开始各自狠攻自己的优势科目,而对较弱的科目,则等待考场上的交易。个别班主任对这种准备予以肯定,并遵循此法,针对班级状况加以推广。
有的考生考虑到本班学生之间的考桌距离不算太近,干脆自谋出路,在考前对各科进行“查漏补缺”,将没有把握记住的材料密密麻麻地抄下,然后利用复印机缩印,以备带入考场。1990年高考前,湖北省监利县一位考生在高考前整整抄了一个月,其中仅历史科抄写后通过缩印仍有17张之多。
一些考生发动家长亲属来为他们作弊进行准备,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打听考点设置处、参加监考的人员,然后采取对策,疏通监考人员,以求得到照顾。
由于有的作弊的考生考前作弊准备早,时间充裕,以至于在高考考场作弊方式千奇百怪,令人瞠目。
作弊方式知多少
随着高考试卷日趋标准化,同一科标准化考试有A、B卷之分,但因考号编排为“梅花形”,同校考生刚好是同一份试卷。H考生在考英语前便与一英语成绩特别好的同学定下联络暗号:中指与食指同时伸出为A,捏拳头是B,摸耳朵为C,摸后脑勺是D……H解释说这些暗号具有形象感,容易识辨,而且监考人员即便认出是在作弊也无实证可言。
W考生很成功地运用了自己做为女性的优势,几乎每场考试,她的大腿上都抄得密密麻麻,穿着裙子进入考场,考试时将裙子撩起,抄着的东西便尽收眼底。W说她深信男性监考人员绝对不敢掀起她的裙子检查她的大腿。
7月8日上午考数学,南风刮得较大,C考生似乎从中悟出了什么。他的考桌正好在三楼面北的窗口,楼下是条狭窄的胡同。C便拉上已上大学数学系的朋友呆于胡同中,C将做不出的题抄在纸条上团成团从窗口抛出,数学系的朋友便在下面演算。交卷铃响,C轻轻将试卷提起然后手一松,试卷借风势便飘下胡同,此时C大叫:“糟了,我的考卷被吹下去了!”此系偶发事件,监考人员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C故意神色慌张地对监考人员说:“您稍等一下,我下去捡。”等到C考生七拐八拐走进胡同,那位大学数学系的朋友已将C做不出的试题尽填满。
G考生在考物理前就表示:“我物理成绩最糟,为了上大学,这回得豁出去。”在物理考试结束前10分钟,G“果断”地将邻位外校考生的试卷抓过来,迅速抄起来,那位外校考生气得满脸通红,G全然不顾。G考上大学后请朋友喝酒时得意地说:“我就认定那小子不敢叫,因为一叫,他也得完蛋。”
前面提到的那位利用缩印技术“查漏补缺”的考生,每场考试都在文具盒内放一把亮闪闪的三棱刮刀,然后将缩印好的纸一张张拿出,监考人员发现后走近,他便用眼先瞄一瞄那把刀子,然后作亡命徒状瞪着监考人员,于是监考人员似乎有所领会而不予过问。
K的同学始终不相信K高考数学能得93分,平时,他连简单的和差化积题目都做不了。后来,K透露说,他是在考试开始时便将自己的考卷写上邻座考生的考号和姓名,然后在交卷混乱之时,迅速换过邻座考生的试卷,迅速改动考号的一个尾数,再改成自己的名字,几秒钟之内便改变了自己的成绩,他很得意。
在作弊方式千奇百怪的同时,作弊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对1989年某县一中文科班47名考上大学的考生做试探性调查,结果承认自己在高考考场有作弊行为的达44人之多。而1990年高考中,湖北省某中学考生透露,他们全班在物理考试中集体作弊,该班所有考生物理分数均在79分以上,平均分为84。
作弊之风何时了
面对高考考场上无法忽视的作弊现象,考生、老师、监考人员是怎么想的呢?
考生: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考是大范围内的竞争,而我们学校、班级之间的竞争是局部的,因为招生名额在全省是固定的,这样有利于我们在高考考场上的合作。另外,在情感上我们都有“帮一把”的思想,毕竟同学几年,总有点感情。而据经历过高考的考生讲,高考考场在形式上是森严的,但实质并不可怕,甚至没有我们平时考试严格。再说,如果别人在考场上作弊,而自己却老老实实,就有一种吃亏的感觉。总之,不抄白不抄,多抄一点就增加一份上大学的希望,十多年的学习生活,我们已够累了,不会再顾忌多少了。
老师:说实在的,作为老师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大学呢?学生从进入高一起,就起早贪黑,一个个面黄脸瘦,眼里常布满血丝,还不就是为了上大学?那场面够让我们感动的。对于学生作弊,我们一般不鼓励,但我们提醒他们一旦作弊被发现后,态度要老实,并迅速通知我们,好去替学生说情。如果不去说情,心里也不好受。1990年高考,湖北省某县4名考生作弊被发现后,因学生所在学校老师、领导出面说情,均没有追究责任。
监考人员:我们监考人员基本上都是老师,理解考生的心情,我们中也有许多人经历过高考。一般情况下,考生作弊时,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监考前,县教委召集我们开过会,已经暗示过不能监考过严,考得不好,全县人民脸上都没光。另外,有些考生挺野蛮的,说一生就一回高考,得豁出去。他们扬言,作弊时抓他们就是毁灭他们,他们也要毁灭我们。这话有时不得不听,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麻烦了。还有,我们都是本县人,有许多考生过去是我们的学生,有些是亲戚朋友的孩子,情面总得要讲一点。
姑息,迁就,同情,还有“理解”,作为教师,却唯独忘记了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如果在一生关键时刻采用了欺骗手段,这对他未来生活的不良影响将难以估计。如果高考制度受到冲击,就会给许多人鱼目混珠的机会,同时也会抑制真正有才学的青年的竞争积极性。这责任应在学生们的师长,因为谁也不是圣人,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诲,特别是刚刚进入青年行列的中学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责任因此而重大。
作弊之风尚未减弱。也许我们都还应重新接受一下幼儿时就已受到过的教育,其中最多也许最简单的就是:诚实、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