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勇有识的探索

1991-07-15刘明华

读书 1991年2期
关键词:官吏妓女官员

刘明华

《中国妓女生活史》探讨了中国文化中的这一特殊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即将消亡的过程。在观点及结构上颇有新见,这一点,马积高教授在序言中已有精当的评价,笔者深以为是。我要补充的是,书中关于中国禁娼史实给人的启示。从北宋仁宗起,开始对官吏狎妓进行限制,官吏若与官妓私通,将受到行政处罚。以后明太祖清雍正等都禁止官员狎妓,乃至明令取消娼妓。其中的文化意味是发人深省的。

此举始于宋代,固然是理学渐炽,吏议渐严的原因,但对官吏的严格要求——职官宿娼,不光要受笞刑,还常常丢掉乌纱帽,也反映出对“父母官”形象及政府形象的维护的心理。同时,也形成了礼教与娼妓并行于世的社会怪现状。官员可以合法地拥有三妻四妄,在私生活上满足其需要,却不得或不必狎妓。这或许可以从两方面作出解释。从本质上看,正如恩格斯曾形象地指出过的那样,在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中,妻妾与妓女的区别在于,妓女是“计件”工作,而妻妾则是丈夫招之即来的永远的奴隶。所以,官吏们不必狎妓。从形式上看,则是等级观念的反映。妓女的地位等同贱民,所以官员不得与之私通。因为,“通”则“同”,尊严全无,等级乌无。而商贾市民、下里巴人,反倒不受限制,可以纵情寻欢。

最为典型的是明太祖,他明确了这一制度,干脆设立富乐院,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但“禁文武官员及舍人不许入院,止容商贾出入院内。”(第106页引刘辰《国初事迹》)这就表明,官方认为出入这些场所不是正人君子所为,但作为封建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需要,又允许它合法地存在,并向公众开放。这种矛盾的举措自然不可能淳风俗、美教化、正人伦了。明代以后,娼妓盛行,世风日下,“风俗淫靡,男女无耻”,影响十分显然。作为被限制的官吏们,因其浪漫情调被削弱,反倒千方百计去偷吃禁果了,实际上这禁令也基本上禁而未止。从一般官吏的寻花问柳到宋徽宗的微服出访幽会李师师,正说明这种措施的软弱无力。不过,此中毕竟透露出一二分消息,即为官不发财,不贪色的正统观念。它还使我们联想到现代西方社会的一些矛盾现象,我们常常听到西方的总统或议员竞选时,一些人因桃色新闻或贿赂案的曝光而不得不狼狈退出竞选的事。这也说明,在西方正统观念中,是把官员作为民众的楷模来要求的。一般人可以小有过失,而想要“领导”民众,就必须在公民心目——尤其是目中完美无暇(尽管不一定是表里如一),否则,就去为所欲为吧,只是不要做官。这一文化意蕴,因为本书体例的限制,未能展开论述。我希望作者能在“后记”中提到的《妓女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得到深入的讨论。

从三十年代初王书奴写出《中国娼妓史》,到这部《中国妓女生活史》的出版,其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如此漫长的岁月,学者们未能致力于此一重要的社会现象的研究,或许并不仅仅是疏忽。想来,要么是因学术清高而耻于过问,要么是材料浩繁难以爬梳,或许也因对象丑陋风险太大面唯恐避之不及。况且,谁知作者是不是猎奇标新,耸人听闻,打着“史”的旗号搞展览,出版社也趁机赚一笔呢?带着猎奇的心理来读这部严肃的文化学专著,将会大失所望,尽管不乏可读性。

作为苛求的读者,我感到遗憾的有这样一些:结构上,三编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亦见构思的匠心,但第三编数据较多,有“调查报告”的感觉,在总体风格上前后不尽相同。此其一;第66页对女、营妓的营业方式及生活待遇作了简单的推测,似无必要。对一部“史”来说,阙面存疑并不令人难为情,胆大或胆小的假设都会显出蛇足。此其二;第三,对宫女、宫娥、宫妓作了一些界定,但论述中往往又很难分开。另外,算是饶舌,作者显然以笔名问世,这本是作者的自由,从中足见对妓女问题的研究需要何等的勇气。我希望这表明的是作者淡泊的心境而不是心有余悸,因为这并不是本惹麻烦的书。

(《中国妓女生活史》,武舟著,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年八月第一版,4.50元)

猜你喜欢

官吏妓女官员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聪明的官吏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
一钱斩吏
丘琼山巧对官员
论度脱剧中度脱妓女的主题传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搞”艺术的官员们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牧师助韩妓女赴日卖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