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沟通的轶闻趣事
1991-01-01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文化背景上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因而在跨文化沟通时不免闹出一些笑话和尴尬局面。当然,入乡随俗,通权达变者却并不会视这种沟通为异途。相反,他们倒是这种沟通的受惠者。
首脑人物出洋相
泰国人至今还在谈论一件往事。那是6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约翰逊应邀访问泰国。泰国国家电视台对泰国国王接见约翰逊总统的场面作了现场直播式报导,泰国观众从屏幕上看到这位瘦长的德克萨斯人高高跷起一双脚,迳直冲着国王指点着自己的鞋子在说什么。在泰国,这种举动是最不敬的举动。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刚才的无礼举动造成的紧张气氛尚未消散,这位美国总统又给邻座的泰国皇后来了一个德克萨斯式的热烈拥抱,而泰国的宗教传统要求谁都不得触摸金身玉体的皇后。当时的尴尬情景,我们可以想象。
精明商人得好处
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不同的。世界上有些地区,语言并不能说明考虑了时间上的准确。在墨西哥,“manana”的意思是“明天”,但是,它实际上意味着“马上”;在阿拉伯世界,“布卡拉”意味着“明天”或“不确定的未来的某个时候”;在马来西亚,时间就像这个国家的主要出口物资橡胶一样富有弹性:“10点钟”的意思实际上是“10点1刻与11点之间”;菲律宾人称他们有伸缩性的商业约见为“菲律宾时间”,而在已经颇为西方化的新加坡,商业上的约见虽然颇为守时,但在生活上的一些场合却仍然是散漫的,例如,你被邀请光临一个有十道菜的华人婚宴,请柬上明明写的是“下午7点”,但是,不到晚上9点半是开不了席的。
北欧的挪威、瑞典人在跟对方签合同时是严守时间的。
且说有个挪威商人,为人精明,又能入乡随俗,他来非洲某国已有两个月了。一天,他得到邀请去当地某高级职员家作客。他来到主人家之后,一连几个小时闭口不谈生意上的事。然而,捱到夜里,主人赞扬他说:“你是头一个一进门不谈生意的西方商人”。结果,这个精明的挪威商人获得一笔大生意。原来,在非洲,匆匆忙忙的人反而被认为是可疑的,不值得信任的人。
伸手不打笑脸人
在亚洲,人际交往尤其是商业交易中,比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还重要的因素是保全对方的面子,以求得交易双方关系的融洽。
且说有一位西方记者写了一篇稿子投给北京某报,这位洋记者对自己的文章颇为自得,自以为某报必发无疑,殊不料被退了稿,但他面对该报的退稿信,心里有气也发作不了。这封退稿信有如下内容:
“……我们无比欣喜地拜读了尊作,尊作实为百年难遇的佳作,若予采用,则本报今后就不便刊发别的档次较低的来稿了,万般无奈,尊作只好割爱。本报同仁目光短浅、也乏胆略,万望海涵。”
面对如此谦卑的编辑,你能发脾气吗?
呼唤侍者有讲究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各个民族在茶楼酒馆呼唤侍者的语言或手势也不相同,就是同一个民族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中国大陆,北方劳动人民呼唤侍者颇带古风:“掌柜的!来二两老白干!”;在南方新潮一点的地方,好称服务员为“小姐”。在香港的茶楼,如果你想加茶,则只要将茶壶盖翻转过来。
在美国,呼唤侍者的常用手势是,朝上竖起食指。而在亚洲的一些地方你若用这种手势呼唤侍者可能会惹起风波,因为在这些地方,这是唤狗的动作。在日本,朝上伸直手臂,掌心朝下且颤动食指,则是呼唤侍者;在中东,则是拍手;在非洲,则是敲打桌子。说到敲打桌子也要注意各民族的禁忌,不然,也会闹出风波。例如,在香港的华人社会里,你若要感谢侍者,则只要用食指敲打几下桌面,而在菲律宾可别这样做——这个动作视为淫荡的手势。
广告业里有雷区
世界消费繁荣也波及亚洲,并使亚洲的广告业变成了年营业额几十亿美元的行业。但是,你得当心,这个前景光明的市场也是文化禁忌的雷区。
美国香烟“万宝路”牌的商标在亚洲的变化,颇能说明问题。
万宝路香烟盒的画面是:在一个荒僻的牧场上,一个头戴绿色礼帽的骠悍牛仔骑在一匹骏马上,正策马沿山坡飞驰而下。但是,这个万宝路男人并不投合香港烟民的口味。于是,这个男人的形象被改成了一个牧场主,头戴一顶白礼帽骑在马上,一个小厮正为他牵马上山。这个权威感很重的形象,产生了一个有地位意识的香港的强烈印记。
菲律宾人对万宝路香烟商标的画面的反应则是使其背景当地化——画面上的男人正在眺望马尼拉湾上的落霞。
(熊晓华摘自1990.6《聪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