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劳力 收获能力(共青团工作版(河南省))
1990-08-28
中国青年 1990年7期
1990年元月22日,操劳一年的人们,忙着操办年货,准备欢度90年代第一个新春佳节。此时,新蔡县委大院鞭炮阵阵,热闹异常,50多名男女青年兴高采烈,带妻携子拥着一块大匾进了团县委办公室,匾上写着“劳务输出功德高尚,脱贫致富造福乡里”。
事情还得从1988年夏天说起。那一年河南团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带领部分地方团委负责人到沿海地区专门对劳务用工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沿海地区劳务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及劳动力的缺乏与河南青年众多的剩余劳力、较低的劳动力素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深触动了参加考察的团干部们。他们感到河南的经济要振兴必须靠青年一代的努力,必须有高素质的人,趁着目前农村劳力剩余,何不帮他们出去闯闯,学些本领呢?于是他们制订了调查研究,澄清劳力资源;开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跟踪管理,提高输出效益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输出一个劳力不是为了减少一个就业负担,而是要让这些劳力成为振兴河南经济的骨干力量。
1989年1月,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团省委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河南省青年人才劳务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同时全省各地、市、县也相应成立了机构或专职工作人员,把组织好劳务输出工作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办。1989年以来,通过全省团组织服务网络,向全国各地以及苏联输出劳务近7万多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青年们说:团组织输出的是劳力,收获的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