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味”青年文化(共青团工作专版(福建省、广东省))
1990-08-28
近来去广东常听人说起“粤味”青年文化。如果你不解其意,只要到广州的夜市走走,去青年人的家里坐坐就会明白了,广东的青年文化的确是自有韵味。
“自己来”。来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你会发现,那里的娱乐场所很少有台下黑压压地坐着一片人,静观台上几个人表演的场面。更多的是,观众和演员同是买票入场的青年人,有人说这叫立体文化。这里最有意思的要数源于深圳青年的“大家乐”活动。每个青年只需交5角钱,预先登记,就能上台为大家表演。近4年中,仅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登台表演的青年就有近2万人次,观看表演的人数达100多万人次。今年8月,广东团省委利用这种形式举办了“广东青年‘亚运之声卡拉OK演唱募捐大赛”,吸引了全省19个市的36000多名青年。“自己来”在广东成为了一种时尚。
“真本事”。改革开放之初广东青年很重文凭,而近两年却讲究起“真本事”。据了解,广州的几家公共图书馆,近几年借阅实用技术方面书籍的青年明显增加,到图书馆举办的科普、服装裁剪、音乐欣赏、烹调、6国外语辅导班学习的青年不下20万人次。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一次抽样调查显示,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学习的青年有70%以上是为了掌握知识,多辟几条门路,便于工作取得实惠。
“轻快、强烈的节奏”。广东青年喜欢过夜生活。在广州、佛山、江门、深圳、珠海以至边远城市,入夜之后,特别是在夏夜里,经过昼日的炎热和劳作,青年们会不约而同地走上街头或“叹冷气”、“喝夜茶”,逛灯光夜市;或听歌、跳舞、看电影午夜场:或上夜校学习,在自办的文化沙龙里聚会漫谈。以广州市青年夜生活为例,每晚逛夜市喝夜茶的有2万多人,看电影录像的有5万多人,光顾音乐茶座和舞厅的有4万多人,上夜校的逾10万人。青年们希望他们的业余生活要具有轻快和强烈的节奏。
面对这种“粤味”文化,广东的团组织正在以同样的“粤味”方式引之导之,使其健康地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