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党的领导通俗问答

1990-08-28

中国青年 1990年8期
关键词:关心群众党的领导改革开放

为什么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这是因为,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稳定,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就不可能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方针就无法落实,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也无从谈起。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稳定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党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是团结全国人民的思想基础,具有极大的凝聚力。有了这样一条路线,全国人民就能团结一致,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党还有一支全心全意为民谋利益,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和300万个基层党组织。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也是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核心力量。

反之,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国内的各种政治派别就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在政坛上纷争,必然使政局动荡不已,甚至造成国家分裂、民族分裂;离开了党的领导,私有制就会在中国土地上泛滥,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一部分人暴富、多数人贫穷的局面就会出现,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就会丧失;离开了党的领导,帝国主义在中国实现“和平演变”的梦想就会变成现实,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付之东流,帝国主义的不同势力集团又会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陷入长期的动荡和内乱;离开了党的领导,还会使社会道德沦丧,私欲横流,“六害”肆虐,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复苏,民族的精神文明就会遭到巨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在强调社会稳定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兴旺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是对以往党的领导的否定吗?

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说在党的领导下,建国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什么还要改革开放?这是否意味着对以往党的领导的否定?

应该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有毛病。它显然是把改革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10年改革开放对立起来了。改革开放不是对前几十年的简单否定,而是前者的延续和发展。党领导下的这40年是一个整体,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

无庸讳言,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严重失误。例如,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错误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经济生活中,中央计划统得过死,忽视了价值规律,在分配上强调平均主义,等等,这些失误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很大危害,我们应该坚决屏弃。但是,不能因此就把改革前的几十年说成一团漆黑。别的不说,我国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就是在这几十年中建立的。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成为我们党宝贵的思想财富。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对社会主义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等等。总结经验,屏弃错误,我们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在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摸索、探究的结果。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也不例外。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成功,完全否定掉过去的探索。正如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不能苛求自己童年时的幼稚一样。

社会主义事业要靠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也许我们尽管竭尽心智去奋斗,后人照样会指出许多遗憾的地方。那时,他们就会避免这些遗憾,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多党制?

有人说,只有在中国实行多党制,才能反映各个阶层的利益,才能对执政党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化。有些青年觉得这话有些道理。这话真的有道理吗?

中国是有过多党并存、政坛争权的历史的。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通过了效法西方民主政治的《临时约法》,规定变总统制为内阁制,由国会中的多数党组织责任内阁。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政党林立的局面。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等合并为国民党,袁世凯策动民社,统一党、共和党等组成共和党;汤化龙等人纠合建设讨论会等小党组成民主党。国会选举结果,国民党获胜。可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势力却容不得资产阶级政党掌权,他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刺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以军事暴力迫使国会选举自己为总统,尔后又强行解散国会。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美梦,就这样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扼制下破灭了。孙中山逝世以后,蒋介石背叛革命,把国民党变成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专制政党,压迫全国人民。直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异军突起,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新中国之后,劳动人民才真正当家做主,享受充分的民主权利,这是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社会政治局面。

今天,假如真的在中国实行了多党制,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可以想像,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被取消了领导权,各种政治势力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此起彼伏,为取得领导权而你争我夺,这不又回到民国初年的历史中了吗?其结果只能是或者出现国民党政权那样的专制统治,或者中国成为一盘散沙,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乘虚而入,把中国变成他们的附庸。不管出现哪种结果,最终吃苦的都是广大劳动群众。所以,在中国既不可能,也绝不允许搞多党制。

为群众办实事是党联系群众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加强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突破口。从根本的意义上讲,办实事,就是党为群众服务的宗旨的具体体现。

党要不要为群众谋取眼前的具体的利益?当然,如果忘记了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就会模糊党的奋斗目标,结果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连芝麻也保不住。但是,如果根本不顾群众的眼前利益,不关心群众的痛痒,还能做到为群众的长远利益而奋斗么?显然也不能。比如说,党要极大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得从眼前做起。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渐进过程的积累,便是生活条件的彻底改善。没有量的渐变就没有质的飞跃;没有眼前和具体利益的改善,就不会有长远的根本利益的改善。在特殊情况下,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时,就要向群众做解释工作,为了全局、长远、根本的利益,牺牲局部、暂时、具体的利益。

目前,确实存在着一种借口维护长远利益而忽视群众具体利益的倾向。有些党的干部长期脱离群众,对上报喜不报忧,对下轻易许诺,哗众取宠而不办实事。人民的长远利益往往成了他们不关心群众利益的托词。更有甚者,口头上说为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实际上利用职权谋一己之私利。

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曾说过:“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今天,共产党人担负的任务比前辈更加纷繁复杂,因此,要更强调为群众办实事。这样做了,我们的党便能继续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猜你喜欢

关心群众党的领导改革开放
坚持党的领导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节选)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铸成新时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导读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