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990-08-28钟青

中国青年 1990年9期
关键词:理想境界子孙共产主义

钟青

如果说,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在黄河这个摇篮里孕育出的,那么也可以说,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理想,则是在与黄河的不息搏斗中产生的。黄河用她的乳汁哺育了两岸人民,同时又曾给两岸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制服黄河,造福天下,这是黄河子孙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子孙与黄河进行着坚忍不拔的抗争。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数千年间,抗争从未中断,理想从未磨灭,黄河子孙们可歌可泣的业绩,将与黄河一起彪炳千秋。自然,时至今日,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而且显然不会立即实现。于是有人要问:这理想到底能实现吗?即使能实现,也不是眼前的事,为了那遥遥无期的理想而付出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值得吗?

黄河的子孙对此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在旧中国的2500年历史中,黄河决口1590次;在新中国的40年历史中,黄河没决过一次口。事实说明,制服黄河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而这个事实,正是黄河的子孙们用自己的血汗铸就的。他们不必讲什么大道理,因为就他们自己来说,为了逃避黄患,他们完全可以离开黄河,去寻找安乐窝。但他们并没有离开黄河,他们不能抛弃为之奋斗的理想;而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正是他们在黄河岸边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一个人的存在,如果仅仅体现在生物意义上,他将有负于“人”的称号。人总要有理想,并且总要为这理想去追求,去奋斗,他的人生才会有意义。而一个人的理想是什么,则反映出他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为自己获取尽可能多的物质利益,营造个人的安乐窝,是一些人的人生理想;为人类的幸福而奉献,为历史的进步而奋斗,是另一些人的人生理想。在这不同的人生理想面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毫无疑问是有天渊之别的。这本来是很浅显的道理,但一段时间以来,“理想”这个词在一些青年的心目中越来越淡化了,崇尚“自我”,追求“实惠”成了一些人热衷的话题。因此,我们希望青年朋友们读一下《黄河入海流》这篇文章,从河南河务局机动抢险队队员们以及王锡栋工程师、卢振甫老汉这些黄河子孙的身上,找到我们的理想,找到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理想之光是永远不会熄灭的,自从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人类的理想便产生了根本性的飞跃。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了实现人类大同的理想,寻找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他们都失败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才真正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现实道路。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决不是某些圣人关在书斋里凭空想像出来的,她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发必然趋势,并且为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所证明了的。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既是未来的呼唤,也是现实的要求。

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上决不会铺满鲜花。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两千万人为之流尽了鲜血。理想不是空想,但也不等同于现实。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唯一的纽带是社会实践。在实践和探索中,挫折与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正是这些挫折和失误,使通往理想的道路一步步被开通。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所作为。整天坐在屋里空谈理想,而不去实践,不去探索,理想永远是空中楼阁。日后的理想孕育在今日的实践中,制服黄河理想是一代又一代黄河子孙脚踏实地积累起来的,今天王锡栋、卢振甫们所做的一切,都将成为日后实现了的理想的组成部分。同样,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我们在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近期的目标,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搞好治理整顿。这就是理想在今天的现实道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历史的发展,就像滚滚东流水;人类的理想,将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成为现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代青年应该顺应历史的发展,站在更高的角度,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为这理想的实现去追求,去奋斗。

猜你喜欢

理想境界子孙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First Man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自主 交流 拓展
老人留房给孙辈 引子孙大战
无为而治:走向中学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技艺一体 和谐共生:平面设计中艺术与技术关系的理想境界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水和水的子孙以及冰雪河流(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