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官署对联

1990-01-01陈顺宣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0年4期
关键词:官德民情大堂

陈顺宣

古代,一些较为清廉、贤明的官吏,喜欢在官署衙门撰挂对联,表明为官的心迹、官风、官德。这里介绍几副官署联。

一、讲廉政,不贪不贿

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县衙前照壁上悬一联云:

罔违道, 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此联言明作者心迹。

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

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这是清代曾任晋州州官的陈景登悬于衙门大厅的对联。既是对自己敲警钟,也是对那些“刮地皮”贪官的讥讽。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这副清代余云焕所撰的与义府署大堂联,指出:为官不搜刮民脂民膏,实为起码的官德,而要为百姓造福,才算尽职。

二、干实事,爱民如子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这是上面提到过的武承谟悬于大堂的一联,表述了自己不图虚名,以求实政爱民的为官思想。

三、绝私欲、克己奉公

曾官至刑部尚书的清代顺治年间的魏象枢,曾自题对联以自警: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光绪初署贵州安顺府知府的文海,在府署二堂的“春熙堂”挂有自撰联,联意真挚感人,富有自责精神,实为难得:

一筹莫展,五载素餐,也算地方官,自问那堪称父母;

百姓忠良,七属静谧,仅偿温饱志,试忍何以封君王?

四、通民情,纳川容流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这副名联,为明代王阳明和清代林则徐所喜用。讲为官要兴民主、重调查,广开言路,闻过则喜。林则徐写有一副自勉的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以大海能容千百条江河流水,才浩瀚无涯;高山因刚正无贪欲,故屹立千尺的道理,喻当官要不怕流言,刚直不阿。

人苦不自知,愿诸君勤攻吾短:

弊去其太甚,与尔辈率由旧章。

这副清代李恭毅任通永观察时的题厅事联,也很值得我们深而思之。

古代官署的这些对联,不少也是写给人看的,真正做到的凤毛麟角,甚至有些贪官,也写此类对联,以遮人耳目。

(汪慧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猜你喜欢

官德民情大堂
大堂
编者的话
泸州市纳溪区:1005名民情直报员确保民情直达
民情写在“日记”里 有的放矢解难题
党纪“官德”内容的示范效应
酒店大堂快题设计
“民情日记”贵在真情实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道德阵地
如何做好大堂经理工作
古代官德之反省内求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