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一二·九运动

1989-08-24

中国青年 1989年12期
关键词:精英运动大学生

编者按:12·9运动距今已整整54周年了。虽然历史的年轮已跃过了半个多世纪,但12·9运动的光荣传统,至今仍闪烁着现实的光辉。为了探讨如何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12·9运动的精神,正确评价今日青年学生的优长短弱,反思今年春夏之交北京学潮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和启示,我们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青年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这里刊登的是座谈会发言摘要。

余世光(原中国青年报社社长):中国的学生运动有一种爱国主义的传统。从12·9运动开始,到解放前的历次学生运动都是如此。毛泽东同志称之为第二战场,对中国革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时的爱国学生运动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就是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直接目的就是推翻反动政府的统治,将黑暗的旧中国变成光明的新中国,简单地说,就是破坏旧制度。今天,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了。当然,社会主义事业也存在困难,我们的工作也出现过失误,大学生们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及腐败现象不满,感到担忧,这也是一种忧患意识。但这种忧患意识同12·9运动中体现出的忧患意识是有本质区别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的忧患意识。

今年北京发生的学潮和动乱有多方面原因,原因之一是学生对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对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了解不够。据说电影《开国大典》有些同学就看不大明白。没有历史知识和对国情的深刻了解,只凭满腔热情和一种忧患意识,这种热情和忧患就缺乏一种基础和明确的方向。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哪个人或哪些人的意志,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坚持党的领导也是中国学生运动的一条重要经验。历史的经验证明,自发的学生运动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产生消极影响;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学生运动才能健康发展,学生的满腔热情和忧患意识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袁纯清(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最近,我们在一些高校做了调查。学潮后,经过学习和反思,大学生在整体上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一方面在冷静地反思,另一方面对新的领导集体抱有一种积极的希望。这说明现在的青年学生在总体上是可以信任、可以教育的。江泽民同志提出对青年学生要热情爱护、严格要求,我认为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也是实事求是的。今天的青年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希望国家富强,希望共产党领导得更好。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此为出发点。

当然,学生的情绪、思想弯子还没有完全转过来,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这些认识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能要求一天之内就消除掉。如何帮助青年学生克服身上的缺点、弱点和局限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坚定地跟党走,这是摆在每个青年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艰巨课题。

当前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以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加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大学生中流传的某些模糊观点,如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权力制衡的多党制,西方资本主义靠私有制发展了经济,中国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制,只靠一两句话,举一两个例子是不能解决的。必须用马列主义武装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马列主义水平,才能使他们认识到错误在什么地方。第二是加强国情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这也是中国学生运动的基本经验之一。我做过调查,这些年,凡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好,对国情和社会实际了解多的大学生,对“大民主”就有比较冷静的分析和谨慎的态度,一般不容易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走,甚至跟着谣言走。另外,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协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达到自我与社会的认同。第三是加强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等。这是一种细致的教育工作,应当从中、小学就开始。

总之,对这一代青年学生,我们要充满信心和希望,面向未来,帮助他们修正错误、完善自身,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黄志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12·9运动已过去54年了。今天,纪念这一爱国学生运动,最现实的行动就是要强化学习意识。有一种观念认为:12·9运动时学生游行示威,反对政府;现在的学生也上街,把矛头指向政府,这就是继承12·9的传统。显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没看到时代变化了,青年学生的使命也发生了变化。如果说12·9时期,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集中表现为救国,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那么,今天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就应该集中表现为建国。在建国的奋斗中,祖国对青年学生的期望是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我指的学习是广义的,即学政治、学理论、学文化知识、学科学技术。这样就需要在学习中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学习与参与的关系。参与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对于未走上社会的学生来说,不应过分强调参与,主要任务是学习,为的是走上社会后能更有效地参与。二是学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关系。没有现代科学知识,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容易在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所以,还是要讲又红又专。三是学习书本知识和向社会学习的关系。毫无疑问,书本知识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但如果不了解社会和国情,只从书本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偏激,或过于理想化。四是发挥青年人的优势和向人民学习的关系。青年有优势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只有虚心向人民学习,和工农打成一片,才能正确评价自己,在扬长避短中健康成长。

孙尧东(北京市委高校工委研究室副主任):现在的大学生有一种强烈的精英意识。这种所谓的精英意识在对自身的评价和对工农的态度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即认为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肩负着解放人类的使命,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分子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头脑和良心,应当走进党内、政府内,走进决策层,掌握中国的命运。而工农群众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麻木、愚昧、落后、守旧、缺乏主人翁精神……对他们只能进行改造。这种所谓的精英意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有一种毒化作用,很容易使青年学生脱离人民群众,脱离集体,脱离社会,走上孤芳自赏、崇尚自我、崇拜意志力的邪路上去。

我们承认知识的宝贵,也承认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但是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深入人民群众中和生产、科研第一线,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才有自己的光明前途。

蒋效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目前大学生最关心的是社会怎么评价他们。他们有些焦虑:我们参加了动乱,是不是就算动乱分子?有一批精英,我们跟着他们干,是不是就算“精英”的帮凶?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庆40周年的讲话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党和政府历来把广大青年包括青年知识分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殷切地期待他们健康成长,迅速成才。”过去对青年学生捧得过高,结果害了他们。但现在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即把学生贬得过低,当作异己的力量。这样做必将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中断,既不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又不符合青年学生的实际状况,也不符合我们青年工作者的愿望。

青年的主流应当肯定,但也应该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今天的青年有哪些弱点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过高的救世心理。认为自己是时代精英、21世纪的主人,手中掌握着中国救世济贫的良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种心理的形成有精英意识的影响,也有特殊生活条件的影响。据统计,现在一个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是他家庭成员消费水平的1.5~3倍。当然这种救世心理也反映了青年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但是“过高”和“救世”则表现了一种认识,没有摆正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第二是过于理想化的思维模式,用理想化的方法看待一切,以为自己思想上想通了,理论上能自圆其说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也一定行得通。把艰巨的改革事业和复杂的社会生产等同于简单的逻辑推理。第三是采取超然的评价立场。青年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但往往把自己摆在国家、民族、社会成员之外,充当评判员和审判官的角色,而不是把自己当作振兴中华、建设四化事业中的一分子。因此,他们的参与缺乏一个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感。第四是奇特、矛盾的行为方式。矛盾体现在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所追求的目标不统一。用不民主的方式追求民主,用不爱国的方式追求爱国,用不人道的方式追求人权和人道,用违法的方式追求法制……所有这些奇特、矛盾的行为方式在今年的学潮中都有典型的反映。

对这些弱点和局限性,青年学生要反思,全社会也要反思,我们这些青年工作者更要深刻反思。帮助青年摆脱消极情绪,克服缺点和不足,振奋精神,走向未来,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任。

猜你喜欢

精英运动大学生
它们都是“精英”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大学生之歌
不正经运动范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