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令人忧虑的数字
1989-08-24程永邦
目前,中小学生流失现象令人担忧。他们纷纷退学,或经商、或去当童工,有的干脆闲散于社会。这里略举一些数字,从中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
河南某小学1986年招收50名新生,不到两年,只剩下19人;某镇中学1987年招收100名新生,半年过后就有42人退学。
1987年以来,长沙市中小学生退学逐渐增多,全市中学退学人数达3058人,小学达746人。1988年退学人数又在增加。市区中学生退学率为5%,城郊为7%。
广西博白县有个编织带厂,全厂40多名职工全是童工。
1988年2月,广州、深圳等地到广西招收童工,致使大批中小学生加入童工行列。仅玉林地区就有1024人(中学生556人,小学生468人),最小的只有10岁。北流县中学生流失2345人,200多人到东莞等地做工。
中小学生大量流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社会上再度刮起“读书无用”的风潮,一些人看到“没文化”的个体户赚大钱,知识分子反倒清贫得很,于是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读书不如赚钱。长沙市某县中学二年级32名学生退学经商,在学校引起很大波动。有的家长只图眼前利益,要求子女弃学挣钱,如一家长对老师讲:“我儿子每天贩5头猪,你当老师一个月工资抵不上他两三天收入。”很是得意。
二、教育体制的单一,使大批学生进不了大学的校门,一些人失去了学习兴趣,过早地离开学校。
三、一些企业为了赚钱,大量招收童工,而且屡禁不止。
四、一些学校乱收费,有的一学期高达几十甚至上百元,有的学生转学,学校一要就是几千元。那些比较困难的家庭怎能承受得起?在人们的心目中,中国的教育界是最廉洁和清贫的了,然而,事实上有些学校却未必如此。
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缺少的绝不是简单的劳动力,而是缺少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文革”十年,重政治而轻教育,如今重金钱还是轻教育,如此下去,真令人担忧。程永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