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我们静静地倾听——推荐附言

1989-08-24陈建功

中国青年 1989年3期
关键词:师长征文活动日记本

陈建功

1988年,北京市教育局、北京晚报、北京中学生同仁文学院、北京市面粉二厂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中学生的欢乐与苦恼》征文活动。雪片般飞来的应征稿件中,有不少是“早恋”的中学生们心灵历程的写照,也有不少是他们对所谓“早恋”问题的见解。

作为这次征文活动的评委之一,我忍不住向主持此项工作的同志提了个建议:我们何不将这些文章编选成册,让全社会都静静地倾听一下少男少女们的心声?

这就是《中学生笔下的“早恋”》一书的由来。

这里所刊出的,是这本书中的部分篇章。

从中学生们的文章中不难看出,的确有的少男少女真的坠入了情网,却也有不少人不过在心中掠过一丝朦胧的情感罢了,甚至还有不少人经历的是“莫须有”的“早恋”,在父母师长们眼中,已如洪水猛兽,故而使莫名其妙的他们,也不能不经历一番“早恋”的洗礼了……引人注目的“早恋”问题,就这样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以生动具体的实例,素朴率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此看来,这应该是一本有趣的书。

读过以后你会感到,这更是一本沉重的书。

尽管它只有7万字,薄薄的一本。

青春好苦。

青春得在情感与理智间徘徊;青春得在梦境与现实间寻觅;青春得在美感的升华和粗鄙的堕落中抉择;青春得在不可遏止的创造欲和缠绵的沉湎中挣扎。

倘若青春的苦痛仅仅指的是这些,这苦痛可以说恰恰蕴含着魅力,因为它意味着你独揽了人生选择权的优越,意味着一种健全的、崭新的人格将因你的主动而诞生。

然而青春还得准备让人偷看他的日记本,青春还得让人私拆了信件,青春得应付无尽无休的跟踪盘查,青春得聆听居高临下的教导训示,青春还得迎接满城风雨的冷嘲热讽,青春还得顶着暴跳如雷的申斥责骂……对于中国的青年们来说,他们当然应该追求这样一个高度:把这一切也看作是青春的一课。我们的青春在面对着一块古老的土地。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回荡的青春之歌,或许可以更雄浑激昂,坚实悲壮。可是我们呢?爸爸们,妈妈们,老师们,校长们,青年的“导师”们。不要说那些被误解的少男少女们了—他们的“错误”仅仅在于一起补习了功课,在于互赠了一张贺年卡。就算他们真的一时坠入情网难以自拔,我们应该扮演的,难道就是这样的角色?

我们总是自以为高明,自以为深刻,自以为谙熟世事,自以为饱经沧桑。我总在说,我们有责任对年轻的心灵加以引导。当然这正确得毫无疑问。不过“毫无疑问”就是疑问:我们是否有过一次把怀疑的目光投射在自己身上?

比如,我们是否有过一次静静的倾听?

幸好为人父母师长者并非个个如此。有一位男学生,为接到一个异性同学寄来的生日日记本而惶恐。虽然日记本上并没有超乎友好祝愿的更深的含意,犹豫再三,为免遭嫌疑,男孩还是把写有贺辞的日记本扉页偷偷撕去了。他的母亲在他18岁生日那天发现了这件事,平心静气地倾听了儿子的诉说,然后对儿子说:“你误解了父母,也对不起你的同学。”这样的父母当然赢得了儿子的敬重,作为读者,我也觉得心中为此充满了暖意。遗憾的是,这样的父母师长似乎并不多见,更多的人则往往忽视那年轻的心灵深处的尊严之神,亵渎了尊严之神者不能不接受回报,纵使你出自一片爱心,也只能咀嚼苦果。

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一切?

也许,我们就应该从平等的倾听开始。我以为。

我相信,对于某些父母师长来说,读一读这些文章是他们第一次冷静的倾听。

但愿这成为一种氛围的发端。

由此心中不由得又突生奇想,或许我们还会编一本《父母师长笔下的“早恋”》?若编了这样一本,还会让《中国青年》的读者们先睹为快。

(《中学生笔下的“早恋”》系《中学生广角镜》系列丛书第一批书目之一,其余为《时代大潮中的思考》《中学生的苦恼》《中学生一百问》,苏文洋主编,即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师长征文活动日记本
没有遗失的日记本
从师长赠言看数学
“我和甘味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我刊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征文活动
师长卖马
“我与‘红领巾’的故事”征文活动开始啦!
小小日记本
我的日记本
师长卖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