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上你的一份真诚

1989-08-24柳明

中国青年 1989年1期
关键词:福中现实生活

柳明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做女人难。”

我多少次听女人—弱女人、强女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有人说强女人比弱女人难,有人说弱女人比强女人强。有人说做名女人更难,有人说做男人的女人(妻子)更难。

不管怎么样,认识难都是清醒的性别思考,是自主意识萌醒、增强的标志。是一种理性的表现。社会心理从来认为女人是缺少理性、或根本不具备理性的。她服从男人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便没有自己的意志。为此,她的感觉也是不准确的。

每当我采访今日崛起的一代女性—女厂长女经理女老板的时候,听着她们艰辛的奋斗史,我总忍不住插问:“如果你是个男人会不会比现在容易?”“是,尽管女性也有自己的优势。”几个人都立即回答。而且,他们会坦然,乃至没有什么激动地向我讲述一个又一个“女人难”的故事。但末?,她们神志6信又透着一种轻松地说:不懂这个难,也许不会有今天了。今后,谁知还会有多难?不过,懂得,心中有数,便不惧怕,便想着要做个像样的企业家,也能做到的。因为企业选择的是企业家,它不特别优惠女性。

我便也常不由己地想起我自己的那段日子。虽然已远去了,但那痛苦的经历一辈子似乎也难以说清它的影响。

把那段日子和心态呈现在年轻读者,特别是广大年轻女性面前,我是犹疑的。因为,一般,这样的文字该出自功成名就者之手,我则愧渐得很。但我自己确实常感念它,于是壮了胆写下来。

27岁的时候,我是妻子,是两个幼小儿女的母亲,是年迈母亲世上唯一的亲人—独生女儿。我热爱生活和事业,极富理想—我们这些50年代长大的人太富理想。我相信共同的事业—理想,是爱情坚固的基础。就凭这个,我选择了一位比我大10多岁、离婚且有两个孩子的男人(他分得一个儿子)做了丈夫。我不在乎这个。即使婚后知他少报了一次离婚,我也相信“美丽的谎言”必有不得已的一面,没计较。我是工科大学生,痴迷文学。他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文艺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我不仅欣赏他的才华,还认为他对我有一种安全感。我尽管受了高等教育,我依然遵循传统看重和维护丈夫的权威。我希望依靠他,起码共同去创造一片天地。我同时也做着一种准备,只要他需要,我可以垫底。凭良心说,他是支持我的事业的。尽管彼此间距离越来越大,争吵频繁,我仍大大咧咧相信事业基础的坚固。

然而,1964年春的一天,当我下乡采访回来,刚进家门,他告诉我,他爱上一个比我小五六岁的姑娘,“我从没这么爱过一个人。我绝对不能对不起她。”

一切不是好好的吗?我们生活得……是不算幸福,可幸福,我不懂,既然有共同的事业……

我一阵惶惑、茫然,望着两个幼小的孩子,我哭了。我失去了他,两个孩子怎么办呢?我怎么办呢?我是个女人啊!我们从大北方跑到大南方,为的就是事业。失去他,异地他乡,无亲无故……我平生第一次意识到女人性别,是在这时候。难!生为27年女儿身,从未认真思索过“女人”和“男人”是怎样的关系?又该怎样做女人?

我的命运多舛坚强豁达的母亲,以她坎坷的经历撑住了我险些倾倒的世界,鼓励我,“男人有根脊梁骨,女人也有一根,男人在地上矗得住,女人照样矗得起来。别说今天解放了,你还有这么高的文化!”这实在是我长大后听到的关于“男女平等”的最生动最深刻的见解。

我的一切努力全然无效之后,我便冷静也勇敢地接受了这个现实。由我提出离婚,双方签字,我们便平和地在街道办事处领回离婚证。我收好这张纸便下乡去了。在一个一年到头只有蕃薯芋头充饥的穷山村住了10个月。面对当地赤贫的农民,我实在觉得我这事算不得什么,在大山之中个人是渺小的,个人的“不幸”—因为后来的实践证明这并非不幸—更不是挂齿。肌肤之苦,心灵之苦使我的心灵奇妙地获得某种升华。我并没失去什么,我倒是得到了平生最实在的一个“我”。艰难的生活,打开了我这“三门”(家门、学校门、机关门)干部的眼睛,使我读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也使我开始认识一个立志成为作家的人、一个女性,关心和感受人民,才是她事业的基础、独立的基础。我变得沉静并爱思索,我感觉到自己这才真正长大了。“文革”开始,我被当作“周扬文艺黑线”大染缸里的人被“陪着”(实为押着)回单位参加运动;而且因为前夫,我被审查、抄家。之后,同许多“臭老九”们下放干校5年,一半时间与猪为伍。1973年底,在干校即将散摊子的时候,得到一位地委领导关怀才分配到一家工厂,做一名宣传干事,直到1982年初。

以婚姻转折开始,18年里,日日面对严峻的现实。政治歧视,事业无望,经济紧张,感情压抑,既愧对母亲与儿女,未能如愿尽孝道和爱心,又抱憾青春白白逝去。这后一点,开始常使我夜半醒来辗转至天明。

铁人王进喜有句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忽然一天,他的话拨开蒙在我心头的乌云。我强烈感到这句话的个人能动性和做一个人的勇气、信心、力量。消沉本非我天性,我不甘苟且耗蚀生命,何况,我或此或彼都直接连着我身上负载的老少三人的命运。我是女儿,我是母亲,我没权利消沉。不知不觉中,我从王进喜的话里悟出我自己该怎么办。尽管我失去了太多,我意识到我没失去自己,而且较之过去更坚强了。我在想,任何人只要不失去自己就有希望,尤其是女人,这不仅是希望,而且是一种胜利。我相信一切信心都会在没有失去“我”的这块沃土上复萌生发。

我咀嚼“条件”和“上”的内涵。人,不管在哪儿,顺境或逆境,总会拥有这样和那样“条件”的。只要立志达到某个目标,只要敢于正视现实,便会把现实中的条件调动起来。紧要的是“我”的认识。

我想到一句从小就听熟了的话:人在福中不知福;这本是用来策励人要珍惜现实中的美好。过去,我很不以为然。我常怀有一种反抗心理,认定这是“知足者常乐”的另一种说法。厄运中,反思过去,确有种种美好在我随意和轻贱中流失,否则,那一刻我会过得更有意义。我后悔没为那些美好献上一份真诚,也少获得了一分长进。有了这点觉悟后,我十分珍惜现实中的“福”了。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大大小小被贬被褒的官员、立过汗马功劳的共产党员,生活中太多不平与苟活,濒于窒息中的奋争,一切既令我感到艰难,也令我感到悲壮和辉煌。满怀苦痛和激动,我实实在在感到我看到了人生、懂得了生活。继而悟到,人在福中固然要知福,在苦中亦要知苦,在难中亦要知难。不知福会空留遗憾;而不知苦、不知难,浑浑噩噩,那将是一种自我作贱、自我戕害。如若知苦、知难,便会有自觉,有一个清醒的“我”,才能利用条件,便也可‘上了,最终必将走出“炼狱”升进“天堂”。我相信通向“天堂”之路唯此一条。我于是不停告诫自己:对苦,对难也献上你的一份直诚吧!因为这是生活。于是,我变得更冷静了,认真品味孤独、压抑,也认真去理解造谣中伤和诽谤。今天世人都懂得,一个离异的年轻女人,她周围能没有这一切吗?欣慰的是,我用它们塑造自己,我更激奋、昂扬,切切实实摸到自己的脊梁骨也是粗壮的!这真像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它是祸福的容器,就看你自己把它变成什么。”

当生活终以它鲜亮美丽的姿态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在欢欣之中,格外珍惜它,每一时刻我都觉得它的宝贵。因为我懂得“要知福”的道理,我便绝不让美好的东西在我心中再空留遗憾了。

我感谢逝去的苦难。我也不再惧怕可能还会出现的苦难。

我国已故名作家杨朔说得好,“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但我知道我还很不够。未来对我虽不如年轻人那么长远,因为相对之短,我认为更有魅力。我愿与年轻朋友,尤其是年轻女性一块儿再温契诃夫的一句名言:“但愿那光明的新生活快点来吧,到那时候就可以坦率而大胆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那么现在,在福中的该知福,在苦中的该知苦,在难中的该知难,从人生的各方面充分地展示自己,展示人的伟大、辉煌,展示一个真正女人的力量!

猜你喜欢

福中现实生活
身在福中
知福与知祸
天堂在哪里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看电视《国家记忆》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