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就应自强不息
1989-01-06王大滋
王大滋
在中国现代科普文学史上,半个多世纪采闪烁着一颗特殊光亮的明星,它终于坠落在1988年12月19日黎明的星空。
83岁的高士其因科普文学创作而久负盛名。其代表作为《菌儿自传》。
“高老从小就是个乐天派。从50多年前开始瘫痪起到临终前,他始终顽强地和疾病进行着斗争,并一心想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的亲密朋友李宗浩介绍说。李宗浩曾出版过《高士其及其作品选介》一书,选登了高老的48篇科普小品及科学诗。
尽管长期以来高老有嘴不能讲,有手不能写,他仍坚持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写作。
高老在轮椅上渡过40多个春秋。他用了近60年的时间写成了5百多万字的科普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在中国青少年读者中影响很大。”李宗浩介绍说:“当我13岁的时候,就开始阅读高老的著作,他的著作使我着了迷。他能够把介绍生物和医药的这种令人厌烦的主题写得非常有趣味。我越读他的作品,就越发产生对他的敬意。”
高士其的作品鼓舞了李宗浩,使他后来从事了医务工作。
高老一生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注重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精神,尽力打开儿童心灵上的窗口。他使自己成为青少年的亲密朋友。
他的科普文学著作及身残志坚的事迹,广泛流传于东欧国家及东南亚国家。
1928年的一天,高老在美国研究脑炎病毒的时候,装有脑炎病毒的试管突然破裂。当时高士其正患耳炎,病毒从他的耳朵里进入了小脑。
不久之后,他在看书时突然觉得头晕,眼冒金星、浑身颤抖,眼睛不由自主地向上翻。从这时起,每周要犯病一次。医生确诊他患了脑炎,要求他马上停止科研。
疾病给高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可他决心完成学习和实验的任务。
1930年他学成回国。
高老发表的第一篇著作是《菌几自传》,讲述了细菌如何生长、旅行,后来又怎样被人类发现的故事。
“1675年的一天,”故事说:“细菌随着一滴雨水开始了旅行。一位老人接到了这滴雨水后,把它放在一只粗制的放大镜下观察。他发现了细菌。后来他又在他掉下的一颗牙齿上面也观察到了细菌。于是他给英国皇家协会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述说了他的发现。他甚至把放大镜下发现的细菌也画了下来。”
“那是人类第一次知道我的存在。”菌儿说道。
高老的所有作品都以传播生物和医学知识为目标,并以简单语言写成,容易理解。他用许许多多的明喻来说明要点及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
1937年抗战爆发后,高老以带病之身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仅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他就写下了70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诗及科普论文。
他的成就是全社会公认的。
1978年,他的作品在我国首届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奖;次年他又获全国儿童文学荣誉奖。
高士其是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一位传奇式的残疾人和社会活动家。
1981年,美国驻华大使特为他举行了招待会,肯定了他在科普创作上的成就。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在招待会上说:“高士其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骄傲。”
高老在1984年12月说:“我能做的是有限的,我想做的是无穷的。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当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
高老说到做到了。
高士其——中国的保尔,是中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