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道“教命符”
1989-01-06彭春明
彭春明
古往今来,人世间不知发生过多少绝处逢生的奇迹。有的人,虽身患“绝”症,却能康复长寿,症“绝”而寿不绝,有的人,突遭自然灾变却能从死亡线上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上海一位名叫袁春林的青年,曾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四肢肌肉萎缩,蔓延全身,卧床不起,被判为“绝症”。但他身残志坚,顽强地与病魔拼斗,十五年后终于康复,重现了生命的活力。
芦桂兰,因唐山大地震而闻名于世。她在绝粮断水的废墟下存活了十三天而获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1921年,人到中年的罗斯福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瘫痪,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吃饭穿衣也要依赖家人的帮助。可是他不甘就此罢休。1925年,他决心到一个小温泉继续进行治疗。果然,奇迹发生了。经过几个月的矿泉浴,他慢慢地能在水中移动,接着又能在陆地独自站立~病情好转了。1933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穷神知化,以往鉴来,从众多的事例中,人们发现,大凡于危难之中能够主宰自己命运而创造奇迹的人,都有一道灵验的“救命符”在身,这道奇妙的“救命符”,就是汉语词典中那个极其普通的词语:信心。
心 安 茅 屋 稳
信心,犹如支撑人生殿堂的钢梁铁柱,对于一个身临“绝”境者来说,更具超常的回春之力。身患“绝”症的病人,有坚强信念的,可能得以康复,否则,可能提前走向死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有的人之所以未能绝处回生,首先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回生的信心,从而导致精神堡垒的崩溃。
中国有句谚语:心安茅屋稳。胃好菜根香。祖国医学历来就十分重视精神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内经》指出:“精神进,志意治,故病可愈”。李中梓说:“境缘不偶,营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长寿学者胡夫兰德在《人生延寿法》中说:“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内有两种激素即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催乳激素,受信念的影响甚大,而人体中的神经化学递质和免疫系统之问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坚强而又持之以恒的信念,会提高人们抵御疾病的能力。反之,如果在突然受到某种强烈的刺激后,丧失信心,情绪紧张,忧心忡忡,特别是这种紧张状态如果长期持续,一方面会大量地增加体能消耗,一方面体内器官的应激反应不能调整这种过度的活动,其机能就会下降和失调,人体自卫组织消灭细菌、病毒和癌细胞的能力也就随之下降。最近一些研究表明,丧失信心,对癌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丧失信心,在早期可通过对激素和内分泌的影响,加速肿瘤细胞的恶化;在后期影响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自然免疫能力。俄国的外科学家波罗戈夫曾经报道,在战场上,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愈合得好,愈合得快,也说明良好的隋绪和心境有利于病体的康复。因此,身处“绝”境的人,如若丧失了信心,就等于失去了一副治病良药,失去了一道灵验的“救命符”。不信青春唤不回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起这种“起死回生”的信心呢?首先,坚强的信念来自于人类对自身强盛的生命活力的正确认识。人的生命活力包括环境适应能力、抵御疾病能力和人体再生能力等等。这是人类值得骄傲的显得有些富足的资本。
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研究者指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虽有一定限度,但其能动范围是相当宽大的。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狼孩、豹孩、熊孩、猴孩、羊孩的发现。全世界已知有数十个小孩是在野地里长大的,其中有二十个为猛兽所抚育。
人们很早就知道动、植物的再生现象,但对于人体的再生能力却至今仍然被人们自己低估。人体毛发的脱换、红细胞的更替、伤口的愈合、骨折的接合等,都是司空见惯的再生现象。实际上,人类的神经或肢体、脏器等损伤后也能再生。因此,身处“绝”境的人,首先应当充分地相信人体强盛的生命活力。
其次,坚强的信念还来自对现代医学以至整个现代科学的信任。应当坚信世上决无治不愈的绝症,坚信现代人对于自然灾变中罹难者的营救能力。我们知道,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或者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制服。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癌症,已经部分地为人类所攻克,其中有一些甚至在晚期也可治愈。即使是最凶险的爱滋病,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被人类制服。纵观古今,身患“绝”症而康复长寿者,不是大有人在吗?
第三,坚强的信念还来自于亲戚朋友、医务人员及周围人们的真诚安慰和热情鼓励。对待一位身临绝境的人,人们应当以极大的热忱和最适当的方式予以安慰鼓励,帮助他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切不可惊慌失措,大呼小叫,造成不良的情绪感染,使病人丧失信心。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在身处逆境时,我们应当具有这种“不信青春唤不回”的坚强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