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博士论文
1989-01-01于龙青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12期
于龙青
提起学术界最高学位象征的博士论文,人们总会想起它的严谨缜密的高深莫测,但事情却往往不尽然。挪威奥斯陆大学近年来先后赠送给西德艾希施泰特大学60多万本博士论文。仔细研究这些博士论文后可发现,他们涉及的领域不可谓不广,但内容却与人们想象中严谨缜密和高深莫测相去甚远。
1905年,一位德国青年写了一篇题为《涅卡河畔的酿酒技术》的论文,居然凭此得到了博士学位。这位青年叫特奥多·豪斯,后来从1939到1950年间当了10年西德总统;几乎与此同时,莱比锡一位啤酒商的儿子发现,啤酒生意的发展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一篇《论啤酒生意的发展》的博士论文问世,这样他成了哲学博士。这位青年名叫古斯塔夫·施特斯曼,后来成了德国的外交部长。
有趣的是,在这些论文中,还有一些是近代德国名人的大作。裴迪南·绍尔布鲁赫是本世纪德国最著名的医生。1902年,他写了一篇研究儿童软骨病的博士论文,最后结论竟是:“本文没有发现新的东西。”爱因斯坦是举世公认的科坛巨匠。但他当年的博士论文却只有薄薄的16页,题为《对分子结构的新确定》。据报道,爱因斯坦写这篇论文的目的,仅是为了博得4个人的欢心:两位导师、好友格罗斯和爱因斯坦本人。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爱因斯坦便发现了相对论。德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罗莎·卢森堡是个坚定的女革命家,她的博士论文自然也离不开政治。这篇题为《波兰工业的发展》的论文,是当时唯一的一篇抨击资产阶级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在当时评价很高。获得博士学位后,卢森堡便去柏林投身革命,两年后在那里献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