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医药概况
1988-12-31黄浩仪
祝您健康 1988年3期
黄浩仪
清代宫廷的御医是经过精选的,而且具有真才实学,由地方官吏向皇室推荐;御药房之药物极为考究且熬制严格。清代设有太医院,是礼部领导下“掌医之政令,率其属以供医事”的独立机构。太医院有院使(主管)、院判(副职)和御医十五人,吏目三十人,医士四十人,医员三十人,统称官士。另有制药人员。太医院内设教习厅,专司培训进院业医人员,教习人员是挑选二名“学品兼优”的御医或吏目。清初,太医院分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和痘疹科。后来将痘疹并入小方脉,咽喉并入口齿科。到光绪在位时,只设大方脉、小方脉,外科、眼科和口齿科。清代皇帝服药有一法规:凡皇帝服用的药,须将拟方先行报告,然后将同样的两剂合煎,由宦官监视煎熟,分装两碗,一碗由院官和宦官先尝,如无不妥,再送皇帝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