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事”中的众生相

1988-08-23望原

中国青年 1988年8期
关键词:后事喜剧片众生相

望原

《辞海》中关于“后事”的三种释义都让李新导演的新作《死去活来》占全了。说这部喜剧属于按照国际通行的喜剧标准——每隔两三分钟便让观众忍俊不禁大笑一次——这个评价并不过分。

《死去活来》没有近两年来喜剧片的“严肃病”。像《嘿!哥们儿》这样优秀的喜剧片,导演一接手就下决心给喜剧嫁接点“严肃性”,敢情好,一号男主角肖彪竟“严肃”得毫无喜剧色彩,最后还深沉地考上了研究生,算是走上了更高层次的人生之路。像用探索片的路子拍摄的《寻找男子汉们》,除了让我们有坐末班车的感觉外,真不知那演员的笑声是从哪儿发出的。严肃喜剧把喜剧的步子越迈越小。谢谢《死去活来》,你一点也不严肃,你也毫无“章法”,甚至无所顾忌,从副市长李青远上任前后死去活来,到高压电线前的罚款通知,你“疏而不漏”,一一照应;从最高层次的新学科“评论语言”的展览到最通俗的市井语言你也“一网打尽”;更有对社会诸多不良现象的揭示及对人的弱点的“阐发”,你硬是不留情面,大杀大砍。然而,这一切你都没有给我们制造深沉的“谜”,让我们去猜一辈子,你甚至自己跳出来,借着李扬那邱岳峰式的洋嗓子唠唠叨叨,非给你说个“死去活来”不算完,就说片名吧,一点“悬念”也没有,一望而知那主人公是没死,谢天谢地。这一个多小时,让我们真痛快,看着痛快,笑得痛快,骂得也痛快(不是骂电影)!喜剧拍到这个份儿上,该说是上到了一个“新层次”。

《死去活来》是一部写“后事”的影片。一是写李青远“死”后的“后事”,俗称“丧事”,二是写他“死而复生”以后的事。两种“后事”中,李青远并没有更多的“表演”,其性格或喜剧特征并无特殊之处,但围绕他“后事”的社会众生相,倒是值得一看的。从“后事”看人事关系,看世态炎凉,看是非荣辱,看一试身手的大人物与小人物。

谁都会有“后事”,唯李青远能够“回味”自己的“后事”:关于“死因”就有多种,评论家刘秘书的看法是“心中的积淀导致于渗透,造成机体组合全部匮乏,当着痛苦的阵痛之后,便产生了癌变”。说的云山雾罩,令你瞠目。市长夫人的高见是,为什么非让一个太阳能专家当副市长,这样就叫提拔人才吗?李青远是因被逼当官才去死的。还有一些原因。当然了,李青远的“后事”还是很体面的,尽管有“自杀”的嫌疑,还是举行了有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追悼会,哀乐低回,哀思如缕。活人参加追悼会后还得为活着忙,于是开始争李青远的职务;于是,开始收李青远的房子;他的小女儿,本来几个艺术团体都来争抢的“艺术人才”,一下成了路边的小草没人理睬了;便宜到二三百元一架的钢琴因“活”抬来,又因“死”抬去。中国人那么多势利眼的丑行几乎在电影中囊括了。就在市里诸公为李青远的“后事”忙活时,活着的李青远却在异地干着实事,为太阳能厂的技术问题奔波。真是“死人”玩实的,活人玩虚的,虚实对比中,一副众生相毕露无遗。

怎奈李青远转瞬即生,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们再次经历了一次与鬼魂对话的考验之后,又开始为李青远“活来”以后的事忙碌了。当然房子是不退了,钢琴也不必搬了,只是职务一事难办。仅仅一夜,副市长就易了人!这种办事效率,在官僚居多的市里可称神速。既然李青远与副市长无缘,那就给这大老爷们儿弄个市妇联主席干干吧,一如当初当市长那样不管你乐意不乐意。

《死去活来》像一只小舟,随意在社会的河流中漂荡,桨落处或触到污泥,或搅起沉渣,或搁浅,或顺流而下,一派悠闲自得的样子。看到不平就想拍,看到不平就想说,酒脱中不乏相智,愤懑中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过后者不是说在银幕上,而是让我们在笑声中感觉出来的。

《死去活来》让你轻松,但本身并不肤浅。这种该说就说个痛快,该笑就笑个痛快,该骂也骂个痛快的影片你肯定没见过!

——想去看着么?

猜你喜欢

后事喜剧片众生相
一起“后事”风波
大排查
印尼政府将如何处理雅加达骚乱的“后事”
《办公室的故事》叙事手段的戏剧化分析
中国电影狂欢背后的怪圈和悖论
海外华人寻偶众生相
《恶棍天使》一场草根的梦幻胜利
麦当劳里
从电影《顽主》看京味喜剧片的低俗现象
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