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行为”续谈
1988-08-23王燕生
本刊第五期发表了《面对顽症》一文后,我们陆续收到一些团干部的反映。看法不完全相同,但都认为这是个值得正视的问题。
关于短期行为的实质
叫短期行为也好,叫急功近利也好,实际上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短期行为”这四个字最早就出现在企业承包中。团内的短期行为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在团内的反映。
关于短期行为的界定
短期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心态上的问题,很难通过一两件事情“定性”和评价。
把短期行为作为主导思想的人还是少数,但是有短期行为表现的决不是少数。
关于短期行为的成因
分析一种社会现象,离不开它的导向因素。
企业承包中的短期行为,显然和单纯追求产值有关;文凭热的出现,直接和文凭价值的导向有关;团内的短期行为也和目前缺乏对团的工作科学评价的尺度有关。
这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体制问题了。长期以来,团的工作无边无沿,职能不清自然也就没有科学的评价尺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团干部对评价标准还是心中有数的。这个标准不外乎是“领导印象、社会舆论和上级认定”。
团的工作应该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但是把党委书记的意愿和好恶作为指挥棒,很难说工作都做到点上。
报上有名,电台有声,一方面可以看成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但仅仅求“有名有声”,也很容易弄得华而不实。
工作要有统一的部署和检查;但仅仅为了应付汇报,有的人就特别会在“总结”上下功夫,在“展示”上做文章。
没有科学的评价尺度,往往会导向畸形发展。
克服短期行为与团的自身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不十分一致。
有人认为提出团干部的短期行为,会影响团干部进行团的自身改革的积极性,不利于团的体制改革。
有的同志认为,短期行为问题从总体上看是体制造成的,从个人角度上看又是个素质问题。团干部提高个人素质也是团的自身改革中的一部分。
还有的同志认为,团干部应该有勇气正视自己的毛病,揭露自身的问题,这正是希望之所在。
(本刊记者王燕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