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20问
1988-08-23武仁
武仁
应民主德国青年世界出版社的邀请,中国青年杂志社代表团于今年4月访问了民主德国。出访无非是观光和交谈,而交谈更能促进相互了解,也更值得回味。
——你只有24岁,是凭什么当上议员的呢?
(在共和国宫,我们见到了青盟议员波来弗卡,他今年24岁,沉静地坐在长条桌的一端,背后墙上挂着织有列宁肖像的壁毯。)
波来弗卡:首先要向你们介绍一下人民议院的情况。人民议院共有10个党团500位代表组成。各党团占有固定席位。给青盟分配37个席位。
从1986年起,青盟在勃兰登堡市可以选一名议员代表,要求从该市最大的一家工厂里选拔。有关部门建议由我来作候选人。
我是勃兰登堡市人,14岁加入青盟,中学毕业后分配到钢铁厂,我参加了厂里的青盟领导工作,还兼任厂青年俱乐部部长。我对文化很有兴趣,为保护勃兰登堡的文物作出过贡献。为了让更多的选民了解我,当地报纸、电台介绍了我,电视台还为我拍了20分钟的节目。就这样,经过大选,我成为议员。
我现在是人民议院文化委员会成员。我花了近6个月的时间,考察了勃市的建筑。为了让市政府了解情况,我写了一份长达50页的报告。
——是否有因为年轻而不被重视的情况?
(青盟议员阿恩菲尔德从选区坐火车匆匆赶来。议员都是兼职,三分之二时间要在自己的岗位上。)
阿恩菲尔德:议员有法定的权利,有权参加县和专区的人民议院会议,有权检查各部门的工作,有权参加各项法律的制定。青盟议员经验不足,对有些情况又不够了解,不被重视的情况当然有,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为检查一个部门的工作,我们事先常常和有关专家联系;有些问题一个代表解决不了,还可以请别的代表帮忙。
为了促使某些问题尽快解决,我们要直接找有关的处长或部长,要找有关的厂长和经理。他们知道我们有权检查,懂得要按法律办事。
——兼职议员有补贴吗?
波莱弗卡:议员乘火车、坐飞机,全部免费。但出租汽车除外。议员要讲究仪表,有时也还要应酬招待客人,这方面有相应的补贴。因职而异,工人议员,工资少补得多;教授议员,挣得多补得少。
——议员触犯了法律怎么办?
波莱弗卡、阿恩菲尔德:议员有豁免权。警察无权逮捕议员。如果议员犯法,可以由他所在的选区把他罢免,议员资格没有了,便与庶民同罪。据我们所知,在民主德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年轻人结婚就能分到房子吗?(在柏林郊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我们见到了“卡尔·马克思”流水线上的青盟书记安德雷亚斯,27岁,还没有结婚,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住房。)安德雷亚斯:你们大概已经听说民主德国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住房计划,到1990年,将要达到人均29平方米。在我国,住宅被看成是人们的第一需要。年满18岁,就可以到房管部门申请要房。分房不以结婚为条件,但结了婚的可以快点分到住房。一般年轻人结婚一年之内就可以住上“两室一厅”。为完成1990年的指标,上上下下都在努力。这条流水线上共有26个人,一幢有45套房间的五层大楼,只需两个月就可以建成。
——要想得到好房子,要不要讨好管房人?陪同我们参观的青年世界出版社办公室主任昆彻告诉我们:分配住房由房管部门统一管理,各单位不负责分房,也不负责买房,但可以给房管部门建议,尽快解决某些同志的特殊困难。房管部门利用职权牟取私利的情况不多。报上曾披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女管理员接受贿赂,发现后,受贿者不仅钱要交出来,还要受法律制裁;行贿者不仅好房子要退出来,还要处以罚款。市民们对这种处理结果很满意。
——乡下人是否羡慕城里人,他们安心农业吗?(我们来到柏林市郊的施万特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伊伯尔看上去既憨厚又精明。他先把我们让到一辆带车厢的卡车上,然后通过一个小电铃指挥司机走走停停,带我们在农业社的田间巡回参观。)伊伯尔: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我也是农业经济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民主德国,过去也曾有过农村青年都往城里奔的情况,可现在农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论收入,城乡差别不大,我国人均月工资是1000马克,我们农业社已达900马克。论福利,城里人有的我们同样也有,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各种社会保险。论劳动条件,喷灌设备、暖室设备,各种农业机械你们都看到了,工作并不繁重。农业社水果专业队队长克拉特的妻子原来就是城市姑娘,园艺专业毕业后欣然和克拉特来农村落户,现在她当了村长。
——学经济的大学生有权批评国家的经济政策吗?
(经济大学在民主德国属“著名”之列。民主德国许多干部毕业于这所大学,非洲一个国家的总统也是这儿毕业的。在这所大学的学生俱乐部,我们谈得火热。)
学生A:我想讲这样一件事。我曾发现《青年世界日报》在一篇关于青年突击队建房方面的报道中某个数字有误。为此我给报社写了信。报社很快把信转给青盟中央,青盟中央有关书记看了之后,直接给我回了信,他称赞了我的负责精神。我还曾就《新德意志报》上一篇有关经济的文章提出过不同意见,为此在报上引起了一场讨论。在经济大学,教授们表示,如果学生对他们的讲课有不同意见,完全可以讨论。
——你们是马克思故乡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怎么看?
学生B:不能把马克思及其他革命导师说过的话都看成是绝对真理。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应该发展。只有不断发展着的东西才有吸引力。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要有争论,如果没有争论,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使人们没有兴趣。
——听说你们有带着孩子上大学的,是这样吗?
(一个风度翩翩的小伙子笑着举起手,示意我们看他手上的戒指,原来这是结婚的标志。他很痛快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答:这所大学2500名大学生中,有250个大学生带着孩子,其中150个孩子就住在学校里。大学生结了婚,学校提供住处;生了孩子,每月能增加60马克的补贴;助学金和补贴加在一起,生活没有问题。
——带着孩子上学,精力不受影响吗?
学生C:顾得过来。学校有幼儿园,只是早晚忙一点。换个角度看,也是个促进,逼着我们加快节奏。
——父母对你们这么干支持吗?
众学生:开始不免大吃一惊,可一看到小孙子就高兴了。
——能说说你们青年最热门的职业选择吗?
答:医生、建筑师、飞机驾驶员和记者。
——想当记者的年轻人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青年世界日报》人事部长负责从年轻人中选拔记者,他告诉我们:在民主德国中学和大学之间还有一个扩大中学阶段,为期两年。中学10年毕业后,可以参加工作,也可以考扩大中学,考上扩大中学两年后直接上大学,不再经过考试。报纸物色人才主要在扩大中学。中学上到第11年级(扩大中学第1年),有志当记者的学生可以拿着自己的成绩单,拿着自己的“处女作”向报社提出申请。报社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第一是对政治的兴趣,第二是对青盟的兴趣,这和《青年世界日报》的性质有关,至于外语和数学的成绩无关紧要。被报社物色上的学生,一边继续在扩大中学学习,一边业余为我们撰稿,扩大中学毕业后,先来报社实习一年。总编辑直接管理这批实习生,让他们有机会在各个部门实习。一年后,合格的进大学新闻系深造,学成后回报社成为响当当的记者。
——你们一年能物色多少人?
答:七八个。
——请告诉我们去年青年人最喜欢你们哪篇文章?
《青年世界日报》副总编很得意地拿出1987年10月1日的报纸。他说:民主德国和许多欧洲国家一样酷爱足球,但我国足球水平很不理想。这种反差常常成为埋怨的话题。1987年9月30日,一场球踢得很糟,群情激愤,报上如果发一般的消息和评论引不起什么刺激。总编辑想了高招儿。在体育版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天窗”,只用一句话报道了比赛结果,正文部分一片空白,标题为《无话可说》。此处无声胜有声。球迷们一片叫好,读者叫绝。
——请告诉我们,同行们最赞许你们哪篇文章?
副总编指着1987年12月8日的报纸说:这是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订中导条约的日子。这个世界性的新闻怎样刊登才独树一帜?我们这里不是办报高手。我们在第一版几乎用整版刊登了一个周岁儿童蹒跚迈步的巨幅照片。条约签字的消息只有一行,最突出的位置显出一行大字“跨出第一步!”有的同行提出,如果把1987年12月8日这一天全世界出版的报纸展览一下,《青年世界日报》首屈一指。
——请告诉我们你们的“办刊一绝”。《新生活》杂志主编献出“一绝”:在众多的报刊杂志中,你能一眼发现《新生活》,全靠它那有特点的传统封面。每期《新生活》的封面都是由一组漫画组成,有的显示幽默,有的显示锋芒。漫画封面已经保持了20多年,作者也始终是一个人,当年想出这个点子时他只有20多岁,如今已经是50多岁的知名画家了。
——社长,您今天为什么事伤脑筋?(曼富雷特是青年世界出版社一社之长,也是接待我们的第一主人。一次午餐会上他显得稍有不悦。)曼富雷特:今天出版的少年儿童报纸《鼓》,定价印错了,10分印成了20分。我们的各种报刊,40年来没有涨过1分钱,这种错误必须挽回。我已经责令发行部门向全国各发行点发电报,说明情况,为此已经花了5000马克的电报费,相当于5个人全月的工资。
——这件事将怎样处理?曼富雷特:首先是消除错误造成的影响。对责任者当然要罚款。法律规定,罚款不得超过工资的10%,也就是100马克。显然100马克不足以弥补电报费,必要的话,事情可以交“冲突委员会”(出版社内的一个协调部门)。工作上是不能马虎的。
(随后我们又问曼富雷特:发生了这样的事,需要向上级汇报吗?老曼摆摆手,这属于非政治性问题,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