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新兴科学
1988-08-23黄志坚
黄志坚
青年问题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举世瞩目。这是因为:(1)发展与进步是和平时期全世界关心的主题,人们必须将目光移向代表社会明天和将来的青年;(2)青年人的理想与活动,是各国政府实现现代化的依靠,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尤其如此;(3)科学技术知识的飞速发展,使青年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时间缩短;(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青年人成为商品生产者致力争取的最佳消费者;(5)西方社会学家惊呼的社会四大危机——失业、吸毒、犯罪、学生骚动,恰恰又多发生在青年身上,重视发生在青年中的各种问题,为青年创造自身发展的条件,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安定和秩序。
国外对青年问题的研究,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还是分散在各有关研究机构中,作为某些学科的一部分或一个课题而存在。自70年代以来,出现了集中化的趋势,多数国家建立了研究青年的专门机构。美国有200多个科学中心和教研室在研究青年。据统计,西方各国每年出版有关青年问题的书籍和文章多达两万余册(篇)。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也普遍建立了青年研究机构。青年研究出现了由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或跨学科研究发展的趋势。有的学者提出,青年研究的方法,应超越“生物主义”,也应超越“社会学主义”。有的学者提出“泛心理主义”的主张,认为必须由多种学科包括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经济科学、历史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和组织理论等共同进行研究。青年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见到的国外唯一的青年学专著,是罗马尼亚1983年出版的《青年问题与青年学》,作者为F·马赫列尔。
我国的青年研究,尽管可以从我国教育制度的演变以及青年运动的发展作历史的追溯,而把青年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形成一门对青年作整体研究的独立科学,还是始于80年代初。1980年前后,共青团以及社会科学界开始酝酿建立我国的青年学,他们提出:“在今天——没有科学就没有效率的时代,把青年问题研究纳入系统科学的轨道,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课题”。随着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发展和青年研究的深入,青年研究学科化的趋势日益显著,出现了青年学的研究热潮。全国各地热心于青年学研究者日众,许多团校和高等院校纷纷开设青年学课程,举办青年学讲习班,不少省市建立青年学学会,出版青年学研究或青年研究的学术刊物。
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都有其客观的需要,我国所出现的青年学研究热潮,有下述客观因素: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需要青年的觉悟与奋斗。青年人占我国总人口的31.5%,已达3.3亿,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能源。如何释放青年能,使其成为建设和改革的推动力量,防止这种能的沉睡或盲目释放,已经迫切地提到全社会面前。
2. 当今我国的许多社会问题,集中表现为青年问题,如教育、就业、学潮、住宅、婚姻、犯罪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不对青年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以采取有效的对策。
3. 青年人自身需要有完整认识自己的理论。当代青年渴望了解自己、希望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全面地发展自己,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4. 新时期的青年工作科学化需要专业理论指导,青年工作者需要专业理论武器。
正是在这种社会需要的推动下,我们致力于青年学研究,写出了有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学》,今年1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青年学是一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运用多学科知识对青年作整体研究的科学。它以青年的本质、青年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任务是揭示青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年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青年特殊需求的发生与引导的规律。
青年学这门正在崛起的新兴科学,以其浓郁的青春气息和广阔的研究领域,吸引着日益众多的耕耘者。一本专著的问世,只是标志着我国的青年学研究已经迈过它的初创阶段,而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图:盛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