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锯齿啮痕录》

1988-07-15

读书 1988年7期
关键词:流沙河锯齿记忆

黎 清

这个书名有些“朦胧”,却并不浪漫,不知会不会有人误认为是一本讨论木工经验或各类锯具功能的实用性著作?

然而这的确是一部写实的书,记录了作者——一个崭露头角、颇富才华的青年诗人自一九五七年罹祸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生活遭际;罹祸后的诗人也确曾做过拉大锯的“解匠”,他用有形的大锯将圆木分解成一块块木板,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在经受着人生中无形、却更尖利的锯齿的啮噬……

流沙河是以发表“大毒草”《草木篇》而闻名于全国的青年“大右派”,加之父杀母管,此后的厄运便不想可知了。他被开除了团籍和公职。在监督劳动期间,扫地、烧水、拉车、炼铁、开荒种菜都干过;后来又被赶回了故乡,拉了六年大锯,继而又钉了六年包装箱……羸弱的诗人,全靠出卖体力劳动维持着生计。然而,以“老九”骨头之“贱”,他仍旧苦读不已,写诗作文不止,正派地作人,不自暴自弃,顽强地挺过来了,他的精神依然坚韧而完整,没有被人生中那把无形而又无情的大锯分解成一小块儿、一小片儿加上一大堆锯末。诗人终于能自豪地引证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我得到的仍然比我失去的多!”一九五七年罹祸者不少,在政治和生活的双重压迫下,有人颓唐了,有人怯懦了,有人庸俗了,有人“聪明”了,有人甚至也学会害人了,但更多人没有,他们依然故我,正直作人,锐气如初,流沙河正是其中的一个。

这是一本只有十几万字的小集子,堪称作者个人二十年的小《春秋》,但从中也可见出整个国家的大《春秋》。那的确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全体人民都在受苦受罪,不独流沙河一人而已。然而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贱民”,他的这本人生实录是可以引起人们的一些思考的,且不说作为“文革”序史和“文革”史的一隅看待,即以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人生观而论,就颇有一点哲学意味了,至少可以启迪人们,哪怕到了最艰难的时刻,也要能扛得过去,而事实也证明没有什么是扛不过去的!

时间对于人们的记忆来说,犹如一层层的过滤纸,过滤后留在记忆中的往往是比较美好的东西。因此需要有人或有更多的人从各个角度将悲剧性的历史真实地记录下来,使后人永不忘记,而免于重蹈覆辙。我想,这也正是一切所谓“伤痕文字”(我不用文学二字,并非否认文学具有一定意义某种程度上的真实性,而是以为不加渲染的实事求是的纪实文字更适宜再现历史,当然有纪录影片就更好)存在的价值。

(《锯齿啮痕录》,流沙河著,三联书店一九八八年一月第一版,2.20元。)

猜你喜欢

流沙河锯齿记忆
猛犸杀手——锯齿虎
伤口多了就是锯
流沙河剪名片
流沙河轶事
流沙河甘付两倍的钱
流沙河甘付两倍的钱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伤口多了就是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