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咏叹
1988-07-15赵予
赵 予
权力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为了它不知耗掉了多少人的智慧、财富和生命,整个社会进程充斥了对于大大小小权力的追求、争夺、保持。难怪罗素称权力欲是人类的首要欲望,是正常人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对权力欲作广义的理解,即:“是一种希望能对外界,无论是人的或非人的,产生预期的影响”,那么罗素之言不无道理。不过持此观点又似乎把权力与权利叠放在一起了,通常使用的权力一词,多是在狭义上解释,伯特兰·罗素的这本《权力论》也主要是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特殊权力进行研究,如领袖、国王的权力,政府、集团的权力,宗教、僧侣的权力等等。
依我看,《权力论》全书十八章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部分是对权力形式的分镜头叙述,后部分是对权,力的内在因素也即所谓深层结构的剖析。尽管权力无形,外在的东西总是人们容易感受到的,而对权力赖以支持的哲学伦理学基础,道德准则以至生物学构造的缜密思考,就非易事了,因此这后一部分对读者来说就显得更有意义。
权力这东西向来是做得说不得,其中奥秘全凭口口相传,心照不宣,绝少理论行世。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就是权力的极好象征,它要给人的是森严肃穆神秘之感,至于大殿后面的事情,是不便说出的,若有不识时务者偏去多嘴,不倒霉已算幸事。马基雅维里献《君王论》以求谋职终无所获,盖因于此,马氏竟不醒悟,真正傻得可以;李宗吾的“厚黑学”更见其浅直而自生自灭了。于是,罗素的这种心平气和的叙述,冷静的多角度分析益发难得。什么时候权力的研究成了一门科学,事情就好办一些了,科学不容虚假,科学需理论与实践并重、互补。
莱辛在《拉奥孔》中曾有一著名论点:艺术应避免描绘激情的顶点。套用到政治中:社会应避免个人权力达到顶点。艺术所忌在于想像被束缚,社会所忌在于独裁的形成,这一点人们有着惨痛的回忆。罗素在列举分析了历史上曾有的军事独裁政治、神权政治、世袭君主政治、寡头政治、民主政治和圣者政治之后,认为“民主政治虽然不是一个完全的解决办法,但它是一个主要的解决办法”。这表明他既肯定民主又忧虑它的实现程度,他详细阐述了民主的脆弱和难于实施。然而,舍此别无它法,“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圣者、清官之靠不住已为历史证明。
理论上行得通的在实际当中往往颇费周折,难遂人意。民主,差不多是哪个国家都要讲的,即使最为极权统治、不准备半点民主的地方也要说一说的,但是究竟如何实现民主,人民的意志如何能保证畅通实施,却还未有完善的模式。问题的难点在于一个合适的度,绝对的民主似不可能,那么充分的民主是什么程度?庞大的权力机构既不可或缺又难于控制,权力过分集中容易产生专制,过分分散又苦于互相推诿扯皮,效率不高。度的不好把握,使人常常走向极端,不断的矫枉过正使社会发展呈现一条扭曲摇摆的轨迹。
文人的能量只在诉说、指点、唤醒,却无力回天。醒着是痛苦的,无奈之下,退而求其次,罗素认为人类旺盛的权力欲可以加以引导使之分流,鼓动人们在音乐、诗歌、历史、科学……之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指出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在其中,是属于个人的。良苦用心,天可怜见,可是艺术与科学的象牙塔仍然离不开沉重的地球,有限的人生注定要受生活的蒸煮烹炸,注定备受无边欲望的煎熬,现实的矛盾一个没少,视而不见是办不到的。
(《权力论》,〔英〕伯特兰·罗素著,靳建国译,东方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第一版,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