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驱散你的抑郁情绪
1987-12-30张伯源
张伯源
编辑同志:
我是个20岁的青年女工,平索性格较为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心胸不够开朗,有事爱闷在心里,总不能象有的姑娘那样有说有笑、蹦蹦跳跳的。特别是近来这种状态变得更为严重,心情沉闷,总想些不愉快的事情;浑身没劲,心灰意懒,看见什么都觉得不称心,常常想哭,有点悲观厌世。有人说我得了抑郁疵。这到底是不是病?还能治好吗?
北京陈淑芬
淑芬同志:
从你的信中所述情况看来,你的表现确实已有毛病,应该引起你以及周围人的注意,想法改善这种心理状态,必要时也可以找精神科医生诊治。但也不必过于耽心,这种异常的心理状态是完全可以消除的。这里先向你介绍一个历史上的医案,那是前清时期的一位八府巡案(管辖八个省的大臣)得了抑郁症,请了许多名医诊治,都收效甚微。后来请了一位很有名望的老中医诊治。这位老中医给病人号脉以后并没开处方,只说这位官老爷是患了“月经失调”便扬长而去。从这以后,这位巡案每逢见到亲戚朋友便说道“有位老大夫,说我的病是由于月经失调,实在可笑!”说后哈哈大笑起来。结果,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他的抑郁症果然好了。
抑郁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心境,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彩、落落寡欢、心灰意懒,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很少与人交往,对自己的能力往往估计过低,对完成工作任务缺乏信心,对一点小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悲观,有时低头少语,有时长吁短叹,终日双眉紧锁,似有无限的忧伤,严重时则表现为极度的愁闷伤感,忧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患者不仅自卑自责,还会有严重的罪恶感,认为父母白白地养育了自己;自己也白白地消耗了人民的大米。因此,可能出现自我惩罚或自杀行为。
抑郁情绪状态,作为一种疾病,称之为“抑郁症”,该病分两种类型:一是躁狂抑郁症或称内源性抑郁,二是心因性抑郁症或称反应性抑郁。内源性抑郁常常是无缘无故地发生,而反应性抑郁则是由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造成,如亲人突然亡故,恋爱失败,受打击、被诬陷以及其它的天灾人祸等。同样都会失眠,但前者常表现为早醒,后者则袭现为入睡困难。内源性抑郁可以同时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便秘、腹部不适等,而反应性抑郁则较少躯体症状或极不明显,等等。
虽然,同样是抑郁,由于造成的原因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治疗的措施,即帮助患者驱散抑郁的方法也不相同。内源性抑郁主要靠药物治疗,或者说以服用抗抑郁剂治疗为主,配合使用各种心理治疗措施为辅,而对于反应性抑郁则相反,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抗抑郁剂的治疗。然而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的抑郁,在起病早期或在尚未达到严重的时期,只要及时地采取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措施,就能帮助患者驱散其身上的抑郁状态。象前面提到的医案就是一个例子。这在中医书中称为“以喜胜忧”的心理治疗,即为“以情胜情”式心理治疗的一种。
因此,对于心情抑郁或得了抑郁症的人来说,首先应设法让他(或她)高兴和愉快起来。例如要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包括文娱、体育活动,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一个人生活在集体之中,就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同时也可以体验到作为集体的一员的自己的力量。这样就可促使患者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和动力,从而减轻情绪上的抑郁。此外,还要鼓励患者多找人谈心,以便能在亲人或朋友面前把自己心头的积郁全部倾诉出来,使不良的抑郁情绪得以疏泄,这时他(或她)就会感到精神上变得轻松愉快。同时,也要帮助抑郁患者把生活安排得充实而丰富。尤其是在学习或工作之余,要尽可能多地进行一些野外活动,如逛公园、逛海滩,搞野营等,还可多看马戏、杂技及喜剧等。这样,在丰富而又充实、愉快而又豁达的生活过程中,患者不良的抑郁情绪状态就能逐步得以消除。
节选自《青年心理卫生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