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儿女儿正热恋

1987-08-24任真

中国青年 1987年11期
关键词:陈世美姑娘星星

任真

爱情中有甜美,也有苦涩。爱情带着这两种成分悄悄地走过你的身旁。她不容你犹豫,你该怎么选择?听我来讲讲别人的故事吧。

如果你站在“三角形”的一个角上,那么,请你去竞争吧

小刘现在就站在其中的一个角上。

说实话,他对她很钟情,第一次见到她时,他就被她征服了。尽管他是大学生,她是一名挡车工。

可是在以后的接触中,他却发现,她总是若即若离,情感不定。起初他以为姑娘在考验自己,于是绞尽脑汁,用最大的努力去关怀她,去博得她的好感。有几日,她还真的主动了起来,这使他很高兴,可还未等到一个星期,姑娘又恢复了原状。

他苦闷极了。

一日,他闭门抽烟,一位朋友小庞登门来访。他将苦楚诉说给小庞。小庞犹豫片刻,告诉了他一件“不幸”的事—另一位小伙子也在同时追求着姑娘。

这位姑娘也很痛苦,因为她对两人都有了感情。更为难的是这两个人不管哪方面的条件都不分上下,对她的爱又都很真诚。舍去谁她都于心不忍。

小刘得知自己有了“情敌”,很是吃惊,也很恼火。但他在认真思索后,作了如下分析:

—一个漂亮姑娘,同时有两个甚至更多的追求者,这在常理之中。作为姑娘来说,同时了解两个人,以作选择,也无可厚非。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不问青红皂白,去痛斥她一顿,这只能给“敌方”帮了大忙。就象自己推了一把,很容易使其倒向另一方。因此,现在急需作“竞争”。这不是什么卑鄙的事,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

从此以后,小刘装着不知此事,依然对姑娘真诚相待,给予更多的关怀。他的行动终于感动了姑娘,她告诉了他那件事,并很快和那个人断绝了关系,他们的爱情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他是成功者。

天鹅肉往往被第一只癞蛤蟆吃掉。—致怯弱者

在那条林间小路上,他拿一把小提琴,每天早晨迎着曙光奏出美妙的音符。

在那条林间小路上,她拿一本书,每天早晨踏着晨光练习英语发音。

他们常常在这里相遇,却从未打过招呼。

为什么不走上前去,向对方问一声“你好”呢?

他们是怯弱者。

耿发,现在就非常苦恼。他对她钟情极了,可却觉得自己不配她。

怯弱导致了自卑。

她确实很漂亮。她走在街上,常使行人的“回头率”在95%以上。而且她有一张大学文凭,又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她在他心中,是一只绝顶的“白天鹅”。

他也并非平庸之辈。他发表过不少作品,在当地小有名气,可一到她面前,他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局促感。正因为这种缘故,他在她的印象中是一个软绵绵的人。这使他很委屈。看看平时的他吧,说话是那样幽默,干事是那样利索,解决问题是那样果断,尤其在女孩子面前显得很有男子气。可这些在她面前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就象一名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一样让人惋惜。

一次她给他一张舞票,他未敢去邀请她,只好和别的女孩子跳。这使她很失望,她说:“你的性格与你的作品太不一致了。”

她离他而去,他懊丧不已。

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使多少“自感不如”者怯步。记住耿发的教训吧,不要觉得漂亮姑娘高不可攀。即使不成功,也要表现出一个男子汉的勇气,一个真实的你。况且,“天鹅肉”往往被第一个“癞蛤蟆”吃掉呢。

他太累了。—不要非把星星变成月亮

他们穿行于沙枣林中,尽情地吮吸着诱人的花香,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

俞萍踩到了一颗骆驼刺上,“哎”了一声,蹲到了地上。

郑辉赶紧扶起她,连连道歉,尽管这不是他的错。

她笑了,于是他继续给她讲《神曲》:“这部长诗采用的是中古时期的梦幻文学形式。通过但丁本人的自述,描绘了一个星期五凌晨,他在一座黑森林里迷了路……”

她有点害怕了,捏住了他的手,似乎自己也会迷路似的。但她心里很高兴,他懂得那么多。可她哪里知道,为了准备《神曲》,他昨天晚上一夜没睡。

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又在干钳工,他哪里懂得这些。可不能不懂。因为她对他说过,她不会找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窝囊废。他只有临阵磨刀,好在临阵磨刀也快三分。

她要求越来越高了,提出明天给她讲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

她如期而至,将一盘《命运》装进了录音机。他汗流如雨,不知所措,因为昨天他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资料。

她听着命运的叩门声,问:“这是什么声音?”

“钢琴声。”他回答。

“废话!”她说。

他很尴尬。

她又问:“贝多芬是男的还是女的?”

“女的。”他不加思索。

她很失望,因为她听说过是男的。

她走了。他躺在了床上。

他又去找她了,因为他太爱她,想得到她。

这次他装得很幽默,一连给她讲了几个忍俊不禁的笑话,好容易才让她笑了。

可后来她发现他又不幽默了。

她不能再和他处下去,她走了。

不管他怎样改变自己,依然未能得到她。

他累极了。

月亮就是月亮,星星就是星星,非要把星星变成月亮,反倒失去自己的特色,变得不可爱。

仅仅因为别人的闲言和自己的“从众心理”,她便作出了错误的抉择

小王姑娘最近认识了一位男青年小李,通过一段时间了解,她觉得小李为人正直,工作上有上进心,便决定和他继续谈下去。

姑娘对终身大事非常重视,她担心一个人的看法会有失偏颇,便找来几位“信得过”的女友当“参谋”。

“参谋”甲:“人倒是不错,可个子矮了点,走在一起不协调。”

“参谋”乙:“他是一个追求事业的人,等结了婚后,家务谁做?那可会苦你一辈子的。”

“参谋”丙:“其他方面我倒没意见,就是他家里人太多,又没存下钱,将来日子恐怕不好过。”

……结局当然是悲剧。

过了几个月,小王又谈上了一个,可第一次带到单位,就听到种种议论。有的说:“一个大学生找一个高中生,太不般配。”有的说:“一个是‘活泼型,一个是‘小哑巴,保准谈不到一起。”她又犹豫起来,心想,别人都说不行,我如果真和他谈了,以后别人也会取笑的。况且大家的意见总比我更全面吧。

听听别人的意见,这并不坏,但如果失去了主见,不免会走上歧途。

朋友,拿出你的主见来吧,这是你自己的事。

他不满意自己的婚姻,又怕当“陈世美”,他……

他是从河南一个偏僻的山村入伍的,在那个早婚早恋包办盛行的家乡,他也未能冲破“传统”,入伍时就有了一个长达5年的“恋人”。

他那时只有18岁。

恋人是邻村的一位姑娘,不识字,但会劳动。父母认为这就行了,庄户人家还要找个什么样的?

父母是用棍棒教育儿子的,他自然不敢吭声。只是他很少和她说话,这是父母管不了的。

临走时,姑娘送他一方手帕,他未接受。

他一点不爱她。

1985年,他考上了军校,这对一个农村士兵来说,该多么高兴。但他一想到自己的爱情,心里就不是滋味。

“陈世美”的幽灵已走进他的脑海。

他后悔以前没有同她吹,而现在就更不能了,他已成了军队干部,吹掉,就会被戴上“陈世美”的“桂冠”,就会永远抬不起头,甚至会丢掉“大沿帽”。

按他自身的条件,完全可以找一个中意的姑娘,在军校时就有人给他“暗送秋波”。可他不敢。作为一个青年,不敢去大胆地爱人,而又拥有一份不是爱的爱情,这是多么的痛苦。

他现在一点也没有精神,有人谈起爱情,他就远远躲开,他怕这个字眼。

他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为人很憨厚。也许正是这所谓的“憨厚”害了他,不然他为什么不去冲一冲?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陈世美”害了他。

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罗网吧,赶走“陈世美”这个幽灵吧。我们80年代的青年,有权去追求真正的爱情。

关于分手—一位士兵的自述

我不怪她。

她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我参战以后,她变了。我曾痛苦过,但后来想开了。

对于我们“猫耳洞人”,爱情无疑是一种力量,甚至只要哪位战士被一位好姑娘爱,大家都会感到幸福。然而我们生死难卜,说不定哪天就会残废或去拥抱死神,这岂不给别人带来痛苦?

我不愿做连累别人的事,同时也不需要怜悯式的爱情。我的那位提出分手后,我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因为她说:“你死了,对于军队来说,只是几百万分之一,而对我则是唯一的未婚夫,我怕……”她说的也在理啊。

当然也有令人气愤的时候,我们一位战友牺牲的当天,连队收到了他未婚妻的来信。于是连长集合全连,准备在战友遗体旁读这封信。可读着读着不对味了,原来这是一封绝交信,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们全连鸣枪,以示抗议。

象我这段恋爱史,还是早点结束的好。因为她已经变了,分手只是迟早的事。等我残废了再分手,一方面对我的打击更大,另一方面她也多受一份良心的谴责。还不如早些分手的好。

我常听到后方恋人分手“打架”的事,我觉得一点也没必要,强扭的瓜不甜,何必要强求别人呢?即使用某种手段强求结合,这样的爱情又有何意义呢?‘如果要分手,就唱一曲“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愉快地各走各的路吧,路上准有等着你的知音。

(图:姜吉维)

猜你喜欢

陈世美姑娘星星
秋姑娘的信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泥姑娘
胖姑娘看过来
串星星
我给陈世美献妙计
星星洗澡
来自星星的玩笑
陈世美不是负心郎
被臭名冤枉死的陈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