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的妙用

1986-12-30张幼坤

祝您健康 1986年6期
关键词:小提琴妻子音乐

张幼坤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精神生活的作用,早为人们熟知。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进一步发现音乐对促进身体、精神的健康有着无穷的力量。

感化情感

俄国著名学者、诗人罗蒙索夫说过一句话:“亲切的歌曲和音乐能唤醒我们的灵魂和培养我们高尚的情感。”确是这样,音乐具有巨大的美的教育和感化作用。有故事为汪:德国音乐家梅耶贝尔一次和妻子争吵之后,不知用什么来平息妻子的怒气。在沉寂中,梅耶贝尔走到钢琴前坐了下来,习惯地打开琴盖,弹起了肖邦的《小夜曲》。轻柔悦耳的音乐恰象一股甘冽的清泉,淙淙地流向妻子的心房。随着音符的流动,他妻子的怨忿也随之渐渐消散。原来,清丽的音乐倾诉着音乐家的感情,同时也唤起了妻子对昔日美好感情的回忆。音符拨动、沟通了心灵,心灵唤起了情感,夫妻终于和好如初了。

触发灵感

因为音乐使人感受到明朗欢乐、轻快活泼,从而激发人们充满热情、振奋精神、积极进取、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激情和意志。正因为音乐有如此魅力,所以音乐常象火花能触发艺术家和科学家的灵感。爱因斯坦酷爱演奏小提琴,小提琴与相对论分享了他睡眠以外的时间,他曾幽默地把音乐列为自己成功的“三大秘诀”之一。演奏小提琴对他来说,是休息,也是享受,还为他提供了科学灵感,相传他那堪称现代物理学里程碑的“相对论”就是由扣人心弦的小提琴声的触发而捕获的。

增进健康

优美悦耳的音乐传入大脑后,能很好地刺激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个部分,使人体分泌有益健康的生化物质,促进肠胃有规则地蠕动,对心血管和消化系统都有良好的作用。幼儿经常听音乐还可促进智力发展。瑞典医学研究者证明,对老人播放优美的音乐,不仅能推迟大脑衰老,而且能恢复其记忆力。

治疗疾病

音乐不仅能增进健康,还能直接用于临床治病。由于音乐的速度、旋律、音谪、音色的不同,对身体起着兴奋、抑制,降压、镇痛等作用,因而音乐在医疗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独特功效。

试验证明,高血压病人在听了一曲悠扬的小提琴协奏曲后,血压可下降十至二十毫米汞柱,患忧郁症的病人,一日三次听两首轻快的乐曲,症状可明显减轻。

英国剑桥大学口腔科医生曾以音乐代替麻醉剂,成功地为二百名病人拔了牙齿。英国一家医院对难产孕妇播放轻音乐促进她们顺利分娩。日本有一家疗养院,以音乐治疗痴呆老人,效果显著。据说,在美国,有的医生还利用音乐的“声学方法”来治疗脱发症,取得了显著疗效。瑞士日内瓦发明了一种带音乐的催眠床,当失眠患者躺在床上,它便发出一种轻柔的催眠曲,使人很快进入甜美的梦乡。

英国一个心理学家把音响耳机安放在孕妇腹部上,经过几十次实验,发现胎儿对音乐有明显的反应。不同的音乐会引起不同的心跳。因此,心理学家相信。可以用音乐来治疗心跳速度不正常的胎儿。

“音乐疗法”也是我国目前开创的试验项目。国内近年来在国外单纯音乐疗法的基础上开展了音乐——电疗法。江苏省无锡市鼋头渚疗养院采用音乐——电疗——经络的中结结合的新疗法,即把音乐信号转换成与音乐同步的低,中频电流,通过经络作用于人体,以增强身心健康。

促进生产

实验证明,在劳动环境中播放声调柔和的音乐,可以改变人体的热量交换和呼吸频率,从而减轻劳动者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减轻他们工作的紧张、厌烦和疲劳的感觉,提高他们的情绪和工作效率。

提高教学效果

据上海一些教师实验,在教学英语的同时播放舒曼的《梦幻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等幽静轻柔的古曲音乐,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轻松,情绪愉快,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体育课中将音乐伴奏运用于体育课的整理活动,易使学生消除疲劳,而且使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也得到轻快的调节,平复。

猜你喜欢

小提琴妻子音乐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音乐
秋夜的音乐
第二个妻子,第二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