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给予观
1986-11-01景元
景 元
生活原本不是占有。
人生的要义、世界的真谛,在给予。
人不能没有自我,人的生理,包括消化、呼吸、循环、运动,以及大脑的思维,意识的进化,都是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存在。但人又始终在自我超越,自我解脱中。人躯体内,心灵的空间,除“我”之外,还有意游神为的更广阔的天地。
人不能为一切活着,也不能为每一个人活着,但,人确实为别人而存在。人的一切,包括生命本身都是力的表现,都作用于世界。
为自己活着而活着的人,在主观意念上是有的,但事实上不存在。物以类居,人以群分,离开了群,离开了异性的共居、社会的组合,情感没了依恋、发泄、作用的对象,单个人也就没了存在的可能。
人一生下来,呱呱坠地的哭声,对于世界就是给予,那初生的婴孩,血做的肉芽,如果不给予母亲以期望,以欢欣,以人之初最纯洁的天真、乖巧、灵慧,母亲孕他作甚?负累十月,让自己身上的肉掉下来作甚?而后又挤出血乳,掏出挚情,千抚万爱地育他作甚?
母爱的伟大,就在于无私的给予。孩子天真、稚气的可爱,就在于集父精母血于一身,给日渐老化的生活,予以新的活的寄望、生的慰安。
没有付出,不会降临。
不给予世界增添什么,世界是不容存身的。人的发展进化,始于劳动——即属于人类的那最伟大的、崇高的给予。
人的给予最初是本能的驱使,天性的使然。
人的给予最初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的。
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给予,最初开始于血缘至亲关系间,而后漫及其它。
人在人性的展开和延伸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科学、文化、物质财富,都是给予的,人的给予既是自然属性,也是社会属性。
吾爱吾老及人之老,吾爱吾幼及人之幼。
爱,即给予。占有、获取,不属于爱。只有心甘情愿的付出,不须偿还的给予,才是爱,想的是被它占有,或者为它献出一切,才是爱。
不管是什么爱,异性的慰藉、家庭的关怀、母亲的慈爱、父亲的严爱、大哥哥大姐姐的护爱、老一辈的疼爱、小一辈的敬爱,包括对祖国、对家乡的拳拳之心、眷恋之意,都是感情的付出,意愿的表达,心灵的奉献。
责任、义务,说到底也是一种爱,是爱的表现,是给予的具体表达。
事业性的工作,社会性的服务,都首先旨在给予。
战士的荣光,教师的高洁,都在于给予的不惜,给予的忘我,包括献身的倾注。
活着既接受给予,也付出给予。不管你自觉不自觉,自愿不自愿,意识未意识。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除非你不存在于这个世上。
创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行我素”,“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人,这认识的本身,对人类包罗万象的意念,也是一种给予。
物类竞存适者生。竞技、竞赛、竞能、竞争。竞就是付出。自然界的万物都在给予之中获得生存和延续。
大地是给予的,没有泥土的托承和奉养,人类何以为居,何以为食;流水是给予的,江河湖海,渠溪泉涧,给山河以灵秀,给天地以滋润;绿色是给予的,给人间以旺发,以生态,以花魂;空气是给予的,运载春秋,流动凉热,让世人尽情呼吸;阳光是给予的,造化万物,抚慰人生,温暖世界,即使不发光热的月亮,站在中天为人们折射银辉,也是给予。如果人之初,不给予,不劳动,不创造,那么做为一种动物,早已不复存在了。
人正是在相互给予中结构成家庭,结构成社会的。正是因无数人、无数代艰苦奋斗,人类才演出一部悲壮的历史活剧。
正因为给予——人能够做他想做的,所以这个世界生生不息,万象更新,并总是以前所未有的进步,向着未来奉献光明。
给予即自然。给予即存在。
给予是与人生之俱来的,与世同昌并存。只有意识到生的给予,才是活的清醒。一旦人领悟了给予的意义,给予的存在,尝到了给予的乐趣,这个人也就步进入世的自由之域。
当然由于个人存在的条件环境不同,给予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内涵。
有有条件的,有无条件的;有有限的,有无限的;有忘我的,有为我的;有精神的,有物质的。在精神给予中,有大而化的真理,有细而微的和风,在物质给予中,有等价的,有不等价的,有先予后取的,有先取后予的。一味地予,丝毫的取也无,对于有条件生存的人,根本没有;一味地索,贪得无厌的榨,其结果将失去存在。
任何大于给予的索取,也淹没了给予。
在予与取、给与索的比重中,文明道德掌握着最公正的黄金分割线。
对于世界和宇宙来说,人的任何给予都是微小的、有限的,但却也是伟大的、闪光的。
凡不准备承担和付出的,最终得到的是痛苦和自扼。幸福欢乐更多地存在于给予之中。
物质的享乐只是幸福一少半,更多的发自肺腑的是给予后的心慰的报偿。
给予是人生的自信,是物质不灭的自我,是精神高尚的自我。
(摘自1985年8月25日《天津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