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一词的由来
1986-11-01张令高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12期
张令高
类别:____编号:____
哲学一词在我国通行,尚是近代之事。这个词是假道日本而来的。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一书中指出:第一个用“哲学”ΦiλóσoΦis这个名词的是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这个希腊名词由两个字组成:“爱”(Φiλo,音译为菲罗)和“智”(σoΦis,音译为索菲亚),合起来便是:爱智。这或许就是“哲学”的原始意义,后来这个词流传到其它语种中去了,在英语(Phi1osophy)、俄语、德语等语言中,“哲学”这个词都是一个读音:“菲罗索菲”。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有一位著名哲学家西周(1829—1897年),他被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据《哲学研究》提供的资料可知,西周经过反复推敲和斟酌,最先依据汉字的意义,将“哲”和“学”拼成“哲学”一词,由此意译了英语的“Philosophy”。据说这是1874年的事。此外,还有一些哲学术语如主观、客观、悟性、理性、唯心、唯物、现象、实在、归纳、演绎等译语也都是西周苦心思虑的成果。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新学的倡行,“哲学”一词也开始在中国国内的报章书刊中露面,而且很快取代“玄学”、“形而上学”等名词,成为通用的一个术语。从字面上讲,“哲”之为“学”,就意味着一门给人以聪慧的学问。
“哲学”一词的定义,在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中是这样规定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以最一般的概念、逻辑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小革推荐,摘自《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