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需要全民族额危机意识

1986-08-20周骁

中国青年 1986年9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民族日本

周骁

我们没有权利在改革的种子刚刚播下的时候便开始陶醉,便开始人心涣散地谋求如何分享它的果实!

我们党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改革,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但必须指出,我们整个民族是否具有清醒、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决定我们的改革乃至全部现代化事业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危机意识就是一种历史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我们是背着近代以来一直处于落后地位的历史重负,带着十年浩劫留下的伤痕踏上改革道路的。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我们的改革是一场悲壮的“救亡图存”的事业,从一开始就意味着改革应始终伴随着充满生存意识的悲壮的社会心理气氛,“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正是这种强烈危机感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万众一心、共赴艰难的奋斗牺牲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是,曾几何时,改革似乎成了某些人的时髦的甜蜜的事业,成了一些人捞取非份好处的天赐良机。官职、利禄上的攻守角逐,以权经商,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人们不能不感到,这一片“恭喜发财”的喧嚣声与改革的庄严使命多么不相协调,这是对改革的腐蚀,是对人民健康意识的腐蚀!

当人们开始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而痛心时,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应部分地归咎于失当的宣传。那么,究竟我们的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宣传基调?仅仅不过多地渲染少数“万元户”就够了吗?容易造成宣传失当以至不得不自食其果的根本症结在哪里?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沉痛的历史提醒我们,百年来我们一直固守落后、愚昧、专制而遭人欺凌、轻蔑。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再不奋发、再不成器,我们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将不断拉大。历史赋予改革的性质就是中华民族在这种历史性的危机中要求生存、求发展、求富强。我们没有权利在改革的种子刚刚播下的时候便开始陶醉,便开始人心涣散地谋求如何分享它的果实!

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谈论社会心理环境问题。什么是改革最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不是别的,恰恰是全民族一致的强烈的危机意识,是那种悲壮、激昂、慷慨的社会气氛。这是一种凝聚力,可以使人民同心同德地紧密团结起来;这又是一种强壮剂,能够激发崇高的献身精神和普遍的历史与社会责任感,从而增强对改革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常识,更是真理。

实际上,是否具有危机意识,是衡量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的有效尺度。改革以来,人们经常谈论日本经验,一个流行的意见认为日本经验之所以更可以借鉴,是因为日本与我们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误解。例如,我们即使在严重的困境中也习惯于认为目前景况很好,但日本却始终在向人民灌输一种危机意识。日本获得发展的原因当然很多,然而这种危机意识的作用却不可忽视。这一点也正好表明我们与日本在民族文化心理传统上的差异,而从这种差异中,我们应当悟出一点道理。为什么象我们这样一个传统地强调“集体”观念的民族,反倒曾经长期地被人讥称为“一盘散沙”?基本的原因当然在于压抑个性的“集体”观念不能造就真正的集体精神,但缺乏始终如一的危机意识也不能不被看作是原因之一。进一步说,在我们的“国民性”中,那些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等等保守陋习与缺乏始终如一的危机意识之间不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吗?只要不是灭顶之灾即将临头,我们似乎总可以寻找安慰,而深重的灾难一旦过去,我们又似乎很善于忘却过去,这究竟是坚韧,还是别的什么,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心理中的一大缺陷。

因此,问题十分清楚,重新唤起我们全民族的危机意识,既是改革事业的近期需要,也是更新、健全我们民族心理、意识的历史任务。《义勇军进行曲》仍然是我们的国歌,愿它永远地伴随着我们民族的前进步伐。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民族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我们的民族
探寻日本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黄金时代》日本版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