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猿人化石发现记
1985-11-01吕遵谔
吕遵谔
一、东北的小“龙骨山”
金牛山位于辽宁省营口县(大石桥)城西南八公里永安乡西田屯的村西小路旁。山不很高,海拔为69.3米,周长才1240米,整个面积还不到半平方公里。1974年,营口市文物工作者在进行文物普查时来到了这里,开山工人交给他们一块鹿角化石。1974-1976年和1978年先后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烧骨、烧土和炭屑以及少数打制石器。1976年金牛山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年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此,金牛山受到人民政府的妥善保护。
我第一次到金牛山是1980年9月6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洞穴堆积的性质、动物化石及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等都很象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就是规模小一些,可以叫做“小龙骨山”。通过这次参观,我认为金牛山是个好地方,在未来的发掘中很有希望。
经与有关单位联系,并取得文化部文物局批发的发掘证书,1984年9月14日拉开了金牛山发掘序幕。
二、发现猿人化石
以前的工作已从堆积表面下挖到约12米深的第六层。发掘工作首先是清理过去发掘扔弃在洞外的“土帽”和多年来从山顶落到洞内的土石。接着是清理东壁残留的堆积。到9月25日已清理出一个约56平方米的平面。按自然方位将56平方米的平面划分成一、二、三、四四个探方,每方由一名研究生负责,并配给两位民工。发掘工作严格地按照考古学分层揭露的方法进行,不许见物就取,而要绘图、照像,重要的化石还要量其座标(测量原来的位置)。挖出的土石,都按方号放在洞外规定的地点经过筛选,以防止细小化石的遗漏。
9月27日下午两点四十分,第一方发现了猿人的髌骨(俗称膝盖骨)化石,接着又清理出手、足骨化石。尽管我们没有声张,但不知谁将消息传出,一霎时,工地沸腾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若不采取措施,会给工作带来损失。我改变了发掘方案,将二、四方的工人撤到洞外,第一方只留下一位技术较熟练的民工协助工作。整个下午,大家工作都极其小心,将挖过的土翻了又翻,眼睛紧盯着每一件骨头,唯恐珍贵的科研资料在自己手下漏掉。这天收工前又发现一块猿人左足的跟骨和一件骰骨,但胶结在很硬的角砾岩上,一时很难取下。队员们争着守夜,以防猿人化石遭到破坏。以后几天陆续有猿人化石出土。
三、完整的猿人头骨出土
化石越来越多,不得不租用山下的民房做标本贮存室。10月2日开工后不久,我就去标本室安排整理工作。也可能是职业的敏感,我觉得工地上将有重大发现,不能在标本室久呆,即向工地奔去。刚走到院中,负责第一方的研究生来找我,他说:“发现了一块骨片,上面有缝,不知是什么东西。”我急步赶到工地,就在出肢骨化石西南不到一米处,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压着一块化石。我用小铁扁将周围的土石仔细地清开,看清了枕骨缝,心中不禁一动。因为这样的骨缝我太熟悉了,除了人以外没有这样的骨缝。继续向额部清理,冠状缝又展现在我的面前。这不是人的头骨化石是什么,是猿人的头骨!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摆在我面前的竟会是猿人的头骨。直到研究生问我这是什么化石时我才惊觉过来。我看了一下表,时间是9点50分。为了稳定情绪,我点了一支烟,轻声地告诉他这是猿人的顶骨,虽然破碎了,但还能拼到一起,很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猿人头骨。让他慢慢地细心清理,不能弄丢一小块骨渣。尽管我说话的声音很低,但还是被旁边的人听到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发现猿人头骨了。”霎时间,队员和民工都围拢来,连在洞外工作的民工也跑进洞内,工地又一次沸腾起来,一顶顶安全帽抛向了天空。这种群情激奋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发掘工作却是不利的。我好不容易地将大家的激情稳定下来,再次说明发现的重要性,对人力做了调整,对工作做了新的部署,这样工地才安定下来,工作又恢复了正常秩序。
经过仔细地清剔,眉骨清出来了,眼眶和面骨出现了,一部分上颌的牙齿也露了出来,两侧的颞骨和后面的枕骨也相继清理完毕,真是一个完整的头骨!我们化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将猿人的头骨无损地清理完毕。接着在紧贴头骨的西边发现了两个脊椎,在头骨东面10厘米处发现了一根完整的肋骨、一根尺骨和一些髋骨残块。
绘图、照像、记录工作都已做完,又清查了各种应取的科学资料也没有遗漏,就该取头骨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形状完整的猿人头骨,但因为压在大石头下面已破碎成数十片,而且化石很酥松,一动就会“散架”。另外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它和石灰岩紧紧地粘在一起,要完整地把它取下来,还真是困难。事情也是很凑巧,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修复古器物的专家王同志因公来沈阳,正好接到我们的电报,4日下午,他和他的助手李鸿伟同志及省文化厅副厅长郭大顺同志来到工地。王同志的到来,加强了取头骨的技术力量。当即在猿人头骨旁召开了剔取头骨的现场会议,最后选用了先将头骨加固,然后整个剔取的方案。
5日上午做好加固头骨的准备工作,下午开始加固,直到六时半才将头骨加固完毕。6日上午做好剔除头骨底部胶结物的准备工作,即着手清剔其周围的岩石。工作人员爬在地上用小锤、钢凿一点点地凿,用酒精溶松碳酸钙胶结物,工作进行的很慢,大家都担心头骨受震动而使底部破碎。直到十一时零一分,一个完整的头骨翻转在王同志和其助手的手中。清楚地看到牙齿和颅底部分保存很完整。这时大家才深深地喘了一口气,一块石头落了地。照像机在闪光灯耀眼的一瞬间,记录下在地下沉睡了二十余万年的我们远古祖先的头骨重见天日的动人情景。
四、金牛山猿人化石的学术价值
这次在金牛山发掘的完整的和比较完整的猿人化石材料有:头骨一个(缺下颌骨),脊椎骨5个,肋骨两根,左侧尺骨1件,腕骨9件(左侧4件,右侧5件),左侧第3掌骨和右侧第2掌骨各1件,指骨7件,左侧髋骨、髌骨各1件、跗骨11件(左侧5件,右侧6件),左侧第1、2蹠骨各1件,趾骨13件。这些重要标本,除头骨和曾在东非发现过的一件髋骨以外,其他材料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首次发现。
金牛山猿人化石除材料丰富以外,其最大特点是保存较完整,虽有少数几件残破,但都可以复原,这就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
金牛山猿人全部材料属于一个成年男性个体,这样在研究上不会产生性别的差异和个体数目统计的混乱。猿人的面骨保存完整,据此可以真实地复原猿人的面貌。了解猿人的直立姿势,头骨上枕骨大孔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过去发现的化石缺乏这个部位的准确材料,所以只能推测。金牛山猿人头骨保存有枕骨大孔,可以得知他们直立的姿势。头骨是完整的,可以计算脑量和研究脑的发育程度。
金牛山猿人头骨保存有完好的齿列,可以研究牙齿磨耗和食物的关系以及对年龄准确地判断和个体的数目的统计。
发现的肋骨和脊椎骨是完整的,据此可以得知金牛山猿人胸廓的形状和了解当时人类脊柱弯曲的程度。
对尺骨和腕骨的研究,可以了解猿人前臂伸展的能力和腕部活动的情况。
手、足骨的材料较多,通过研究可以得知猿人手的抓握能力和它对制造及使用工具的关系,以及足的结构和行走步态等重要问题。
在人类学上,猿人怎样向智人过渡,由于过去发现的材料太少,知道的很不清楚。金牛山猿人也可能处于这个转变时期,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显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总之,金牛山猿人化石的发现,不仅对研究猿人的体质特征是极为珍贵的资料,通过对它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对研究早期人类的历史有重大的意义。
(摘自《文史知识》1985年4期)
(题图:刘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