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命诗人”

1985-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5期
关键词:报酬诗人诗歌

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而后走上为人民疾苦而呼吁的道路,自己却成了道道地地“苦命诗人”的诗人,他,就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涅克拉索夫。

涅克拉索夫是俄国第一个以下层人民痛苦命运为诗歌创作主题,从而使诗歌接近人民而受到人民爱戴的诗人。他少年时代是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这个雅罗斯拉夫尔省格列什涅沃村,是西伯利亚流放者必经之路,流放者的脚镣声、呻吟声以及伏尔加河上纤夫的歌声,构成了他诗歌悲怆、痛苦的主调。17岁的涅克拉索夫,违背父亲让他进军事学校的意志,去彼得堡大学当旁听生。因此,其父断绝了对他的一切供给。从此,他成了一名衣食不得温饱的“苦命诗人”。

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日日夜夜地帮别人抄写文章,做“文学界的短工”,靠微薄的报酬度日。当时有一位演员常请涅克拉索夫抄写台词。她看到涅克拉索夫那副狼狈的样子,常把午餐剩下来给他吃。这位演员回忆说:“天气冷了,涅克拉索夫的样子显得很可怜:脸色苍白,衣衫褴褛,不知怎的直打哆嗦;他没有内衣,畏畏缩缩,手上也没有手套,五个指头冻得通红。”

他还常帮不识字的农民写信、写状子。一次,他帮一位没有文化的姑娘读未婚夫寄来的情书,羞得那姑娘用手绢捂着脸躲开了。

微薄的报酬当然不能维持生活,因此,他常到莫尔斯卡雅街一家可供顾客看报的餐馆去,人们吃早餐时,他在一边看报,等别人走开,他便吃人们剩在盘子里的面包。他自己说,象这样的生活“整整有三年”。在这几年中,他“几乎每天过着饥饿的生活。不仅吃得差,吃不饱,而且还不是每天能吃到东西”。

个人的苦难生活,俄罗斯人民的悲惨和不幸,使他写出了诸如《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这样表现人民渴望幸福和真理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报酬诗人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七月诗歌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狼的报酬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诗歌过年